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8
·福建福州毕业班质量检测题·
33)19
世纪欧洲的丝织技术已是世界一流,其生产的丝绸仍然大量釆用龙凤、花鸟等图案,并注明“中国制造”。对此现象解读合理的是
A
中国传统技术领先当时欧洲
B
中国丝绸产品畅销欧洲
C
中国制造垄断当时国际市场
D
欧洲文艺复兴方兴未艾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19世纪欧洲的丝织技术已是世界一流”,故A项错误;“19世纪欧洲的丝织技术已是世界一流,其生产的丝绸仍然大量釆用龙凤、花鸟等图案,并注明‘中国制造’”可见这样做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故B项正确;“丝织技术”是中国古代的最具有代表的性的技术,但材料中无法证明其已垄断市场,更不能说明中国制造已达到如此水平,故C项错误;“19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已经结束,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26)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在杭州、泉州设置市舶都转运司,“官自具船”,选人到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中,“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这表明元初
(2024·江苏如皋高三一模·11)54—68年,罗马帝国的六大庄园共占有非洲行省一半的土地,这些土地分别掌握在六个大地主手中。随后这种制度在各行省蔓延开,帝国最终被分成了一个个封地。这反映出( )
2002年,山东岱庙出土了一幅宋代捶丸石刻(如下图所示),相对于其他球类游艺,捶丸运动量小、娱乐性强,是宋时妇女儿童中极为流行的游艺娱乐活动之一。据此可知,宋代( )
(2024·安徽合肥一模·13)1643年,英国政治家菲利浦·亨顿在《论君主制》中提出,英格兰的立法权一定要源于君主、贵族、平民三个等级,而要确保这种混合体制的稳定性,“必须寻求一种一定是授予君主的权力,这种权力不过于强大,不致摧毁这种混合;但也不是过于徒有虚名以致摧毁了君主制”。该主张( )
(2025·云南楚雄联考·1)周公认为,周人虽继承了原来殷人所有的天命,但他不敢说周人的基业可以永远牢固,“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过失)违、惟人”。其思想核心是( )
(2023··14)1818 年前后,欧洲大国曾邀请美国一道调停西班牙与其殖民地之间的冲突。时任美国总统亚当斯在拒绝邀请的同时,再次重复了华盛顿告别演说中为美国外交确定的“伟大准则”:“美国的政治制度也是非欧洲的。坚定而谨慎地独立于欧洲体系的所有约定之外。”美国的态度
(2024·江苏南通二模·15)卡德纳斯执政期间,成立了墨西哥夏季语言培训班,致力于在土著社区普及西班牙语,强化国民教育,此外还建立了合作社与车间学校,推动土著社区工业化发展。这些措施( )
19世纪末,川商卢干臣等人在重庆集股成立自来火公司,制造硫磺火柴,年产火柴十多万箱。该公司获得在川东地区制造及贩卖火柴专利二十五年,其产品须以一定的价格售与重庆火柴煤油公所,公所从付给火柴厂的货款中取费百分之十。近代早期重庆的火柴工业( )
(2024·江西赣州二模·14)1860年—1900年间,大量欧亚移民迁入,使美国人口增长了近三倍,而工业产量的增长甚至比人口增长还要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在1.4%至1.6%之间,尽管这种增长并不稳定,但是每次经济衰退之后又会恢复快速增长。这表明( )
(2025·河北承德高三上联考·15)1917年,墨西哥宪法规定,“世俗教育应完全不受任何宗教教义的影响;禁止教会建立初级教育机构;禁止教士在学校任教;私立初等学校置于政府的监管之下,公立学校的初等教育应该免费”。这一规定( )
热门试题
1.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2.
(2020·浙江杭州·16)“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更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和反思”。以下时间节点勾起的回忆,符合史实的是( ) 第16题图
3.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
4.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12)1953年,国家开始对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获得的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对企业的利润,按照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和留给资本家的利润等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其中所得税约占利润总额的1/3左右,资本家的股息和红利约占1/4左右。这
5.
(2018·广东汕头毕业班质量监测题·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步伐。一大批人员下岗失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城市贫困问题突显,引发众多社会、经济矛盾,这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后的新问题。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它建立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普遍享有单位保障或集体保障的基础之上。政府最初选择直接给予亏损企业补贴并在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希望企业能继续发挥安置工人就业、救助困难职工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的功能。国家甚至指定银行贷款给困难企业筹集资金发放工资。但是企业亏损的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以国有企业贫困职工为主体的城市贫困越来越严重。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独立于企业、单位之外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993年从上海开始试点,政府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此后,各地逐步建立了普遍性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如完善以大病救助为重点的医疗救助;针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实施教育救助;建立贫困家庭的廉租房制度;对贫困家庭给予法律援助。2007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台,实现了城乡生活保障的均等化。至此,我国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廉租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面建立。 ——摘编自《中国经济改革3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后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特点及影响。(7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