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浙江浙南名校高三上联考·15)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的生产者变为食物的采集者
B
工业革命以工场代替工厂,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C
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使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D
信息革命的发展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大量劳动力从生产线上退下来,人们越来越依靠技术革新来实现利润增长,故选D项;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排除A项;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以工厂代替工场,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排除B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而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C项。
相关题目
图1是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的明代丝织业相关内容的部分目录,据此可知当时丝织业图1
《晋律》确立了“准五服制罪”的制度,即九族以内的亲属之间的相互侵害行为,依据五服所表示的远近亲疏关系定罪量刑;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罚愈轻;以卑犯尊,处罚愈重。这一规定体现了
(2019·广东惠州高三第二次联考·32)由于公民大会表决的即时性,古代雅典的演说文化非常盛行。在演说时,演说者经常运用各种“情感”手段来激发听众的情绪,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29.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通过农村调查提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这一观点
(2023·海南省高考模拟·10)图1是敦煌莫高窟石刻,它是佛教人士驱魔消灾的宗教崇拜行为的见证。图中刻有“六字真言”两行,每行一种文字,计有梵、藏、汉、西夏、八思巴蒙古、回鹘六种文字。该石刻可用于研究元代图1
(2023·山西大同新高三调研·1)下表为黄帝到春秋战国时期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情况,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反映了
(2017·浙江嘉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4)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2025·广东调研一·15)1921年10月,列宁指出,“我们刚刚做完建立苏维埃政权这第一件事”,“我们关于经济建设任务所说的,要比1918年下半年以及整个1919年和1920年所做的要小心谨慎得多。”这一论述( )
(2024·广东名校联盟5月联考·8)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出版有约500家报馆,其中北京有50家,上海15家,汉口6家。1915年后,北京报纸数目为20家左右,上海减到5家,汉口仅剩2家。1912年以后的两年之中,全国报纸发行总数也由4200万份减到3900万份。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热门试题
1.
(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1)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2.
在司法制度上,明朝制定了程序较为完善的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甚至通过“重典治吏”来整顿官僚队伍。这些做法
3.
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数量变化示意图。该图表明( )
4.
(2018·河南洛阳高二第一学期期中·14)卢棱认为,社会契约“以道德的和法律的平等来代替自然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身体上的不平等;从而,人们尽可以在力量和才智上不平等,但是由于约定并且根据权利,他们却是人人平等的”。据此可知
5.
(2020·北京平谷区一模·1)李山在《中国文化史》一文中写到“古代中国人缺少外战的热情,但有守卫家邦的意志。重视血缘家族,关注人伦情感,崇尚家国认同,它不足以激发主动征战的热情,却足以产生‘执干戈以卫社稷’的道义精神。家国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死于斯的土地。”对这一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刻影响的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2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