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欧洲所以驾乎中国之上,不是政治哲学,完全是物质文明,但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这表明孙中山
A
主张践行中体西用的思想
B
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
C
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
D
思想保守反对新文化运动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故A项错误;从材料“由于中国受外来民族的压迫,侵入了新文化,新文化势力横行中国,甚至有的人以为有了新文化,便可以不要旧道德”可以看出孙中山能批判性地吸收西方思想,故B项正确;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但材料中的信息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信息说明孙中山反对新文化运动,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奏请设立警察署,获准后在长沙创设湖南保卫局,“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戊戌政变后该局撤并于保甲局。1902年改为湖南保甲团练总局。1905年改保甲团练总局为湖南警务总局。据此可知( )
(2024·安徽马鞍山三模·14)17世纪,英国出现了“高工资经济模式”。按当时的汇率折算,英国工人工资水平居世界最高等级之列,同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工人可以购买数量更多的商品。该模式的出现得益于英国( )
1984年出土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的“朱庐执刲”银印(如表所示),是西汉晚期政府颁给有功的朱庐县守官的赐印。该银印的出土可以实证汉朝( )
(2024·山东日照三模·13)1815年,英国通过《谷物法》,严格限制谷物进口,该法案颁布后,谷物价格骤升。在多方反对下,1846年,议会最终废除了这一法案。推动《谷物法》废除的主要力量是( )
(2024·福建龙岩三模·3)图1是盛唐敦煌莫高窟“雨中耕作”壁画。画中左侧农夫头戴席帽正在耕地,右侧农夫肩挑麦束行进,下方一家四口席地在田间餐饮。这反映了( ) 图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利玛窦的《中国传教史》将孔子比拟为古代希腊的大哲学家,认为中国人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过着良善的道德生活。该书在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8世纪欧洲流行的洛可可艺术风格,深受中国输入的陶瓷、丝绸产品的影响,具有纤细、轻盈和繁琐的装饰性。18世纪,法国人魁奈创立了重农学派,其刊物大量引用中国的典籍。在魁奈的敦促下,路易十五模仿中国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1898年,严复节译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并结合中国的时政分析,掺杂进自己的大量发挥,出版了《天演论》。是书将进化论的适用范围推向极限,痛陈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是万古不易的天演定律,一经刊印便风行全国。梁启超说:“中国数千年学术之大体,大抵皆取保守主义,以为文明世界,在于古时,日趋而日下”,进化观念传入后,“以为文明世界,在于他日,日进而日盛”。——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中国的角度分析17、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受到重视的原因。(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进化论在当时中国风行的现象。(8分)
(2024·福建厦门四模·13)1367年,兰开斯特公爵与约翰·德伊普雷斯爵士签订“扈从终身契约”,规定爵士为公爵终身服役,公爵不再赐予其封土,而是支付年金20法郎。这反映出( )
下图为1923年王尽美创作的诗歌《革命天才明》摘录。这表明当时共产党人( )
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调整一线,建设三线”的战略决策,遵循“分散、隐蔽、靠山”的指导原则。很多三线企业坐落在交通不便、远离原材料以及相关上下游企业的地方。据此推知,三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2018·福建福州毕业班质量检测题·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苏联趁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之机,向埃及提供资金和军事物资,还向叙利亚、伊位克派遣了军事顾问。美国则向以色列运交了新式坦克和飞机,从空军现役部队中抽调1000名所谓“志愿人员”充实以色列空军。美国总统约翰逊和以色列人都承认,“六·五”战争的计划早在美国国防部制定好了。1967年5月26日,美国将以色列捏造的埃及将发动进攻的假情报转告苏联。苏联闻讯十分惊慌,劝告纳赛尔不要“先开第一枪”。埃及则在苏联的奉劝中陷入了麻痹。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突然袭击,占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的全郜土地,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苏联在整个战争中袖手旁观,美国直接支援了以色到的行动。6月6日,美苏代表联合炮制出一项要阿以双方立即停火的决议草案,当晚安理会通过。8日,以色到宣布接受停火。在苏联的诱迫下,埃及和叙利亚也接受了停火。 ——摘自孙吴《历次中东战争与大国关系述评》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的特点。(8分) (2)据材料概括美国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作用。(7分)
热门试题
1.
(2021·山东济南高三学情诊断考试·10)创刊于1972年的《佛山文艺》原本以刊登武侠、言情小说来吸引读者,艰难维持。1989年它开始将读者定位为“打工仔”,专讲打工者群体的生活、工作与情感问题,并刊登他们撰写的作品,遂绝处逢生,发行量猛增至四五十万册。该刊物发行境况的变化主要是基于
2.
(2018·广东汕头毕业班质量监测题·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湘军的第二号人物是左宗棠。他于1861年底任浙江巡抚,1863年升任闽浙总督,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局,同年调任陕甘总督。1869年,阿古柏攻占库尔勒,进犯新疆。1871年7月,俄军占领伊犁,对当地人民实行军事殖民统治。伊犁民众要求清政府早日进兵,光复失地。当时,因日本侵略台湾,东南海疆也出现危机,在处置边疆危机的问题上,清政府内部产生了所谓的塞防、海防之争。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妨,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左宗棠则认为“宜以全力注重西征,俄人不能逞其志于西北,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1875年5月,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制定西征计划,筹办粮饷,整编军队,积极为进军新疆做准备。1876年8月收复乌鲁木齐。1877年4月歼灭阿古柏主力。5月,阿古柏兵败援绝,服毒而死。至1878年1月,收复了被阿古柏侵占达13年之久的全部新疆国土,为早日收回伊犁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左宗棠。(7分)
3.
(2019·江苏高一第二学期模拟选课调研·5)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不同历史记述。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4.
(2024·江苏南通三模·15)下表为北京大学25周年校庆民意测验表。影响表中测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 )
5.
澳门回归:_____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