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山东枣庄二模·4)图2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人口密度图。以下现象属于该历史时期的是( )
图2
A
游牧民族大量南迁
B
榷场和民间贸易繁荣
C
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D
专业分工的集镇出现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尤其是今天的河南、河北一带人口较为密集,这主要和政治中心在北方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密集程度较高,说明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尤其是江南一带,因此可以判断出是明清时期,这一时期,专业分工的集镇出现,故选D项;游牧民族大量南迁是在魏晋时期,排除A项;宋朝时期,榷场和民问贸易繁荣,排除B项;经济重心继续南移是在元朝时期,排除C项。
相关题目
唐玄宗于开元初设置翰林院,“密迩禁廷,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书、画、琴、棋、数术之工皆处之,谓之待诏”,后又于开元二十六年另设学士院,安置翰林学士,逐渐掌禁内诰命。上述变化说明,当时( )
(2023·清华大学9月高三诊断性测试·6)表2是1941年—1946年美国对华租借统计(单位:亿美元)表2
(2025·重庆八中9月月考·7)下表是根据宋代相关史料整理的苏州人口(户数)变化简表,表中人口数据变化的原因有( )①大一统国家的重建 ②经济重心的南移③国家赋税政策的调整 ④苏州经济的发展
1730—1839笙,英国议会共制定了超过5000部的圈地议案。这些议案是否通过取决于占有大比例土地面积者的意见,而不是支持或反对的所有者的数量。这些议案的通过,反映了当时英国( )
表2 中国部分年份汽车生产量统计(单位:辆)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表2表2反映出( )
(2024·河北邢台一模·8)有人在北伐战争回忆录中写道,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乡土观念及厌恶北军之心理,有助于国民革命军甚大,一旦北伐军出长江后,北上至黄河流域,这些有利条件逐渐淡化,反之北军的乡土观念加强了,故用兵亦渐困难。这反映了( )
(2018·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题·34)1928年,斯大林提出:“我们推翻了资本主义,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正在加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并使农民经济和我们的社会主义工业结合起来。但是,我们还没有挖掉资本主义的老根。这些老根藏在什么地方呢?它们藏在商品生产里,藏在城市小生产者特别是农村小生产里。”据此可知,斯大林要求
以下是不同时期跨区域贸易状况表。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从兴起到繁荣 ②商品逐渐转向以大众消费品为主③技术进步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 ④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主要趋势
(2024·浙江天域名校大联考一·8)毛泽东在某次最高国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该报告说明此时中国共产党
(2024·陕西咸阳一模·22)巴黎和会后,新的民族国家的涌现满足了民族主义对国家自主的渴望,人们希望国际联盟的成立裁决争端,也可阻止未来战争。但实际情况是,在20世纪20年代,国联插手于许多争端,基本上还起到了救火队的作用,但只要纠纷涉及大国,就会隔岸观火、无能为力。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热门试题
1.
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2.
(2019·江苏高考·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3.
宋代第一次把城镇坊郭户从乡村主客户中分离出来,另行编制户籍。坊郭户成了户籍制中与“乡村户”相对应的、府州县治以及镇区等城居人口的专用名称。由此可知,宋代( )
4.
(2023·安徽蚌埠三模·9)11世纪末到12世纪在欧洲发生了所谓的“教皇革命”,其核心是“只有教皇才可以废黜和恢复主教”,这受到了世俗君主们的反对。经过斗争双方达成如下妥协:依教会法规在教会内部选举产生主教和修道院长,但世俗君主可临场监选。材料反映了当时欧洲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从1921年4月他写的《论粮食税》到逝世前口授的《论合作制》等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就取得许多令人注目的成就,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会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材料二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俄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新经济政策既是探索更是寻路,用一句话指出该政策对俄国探索社会主文建设道路的价值。(5分)(2)“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5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5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