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重庆模拟(一)·9)下图为1952—1957年中国经济发展数据图,从图中信息可知该时期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基本实现
B
农业生产呈现下降趋势
C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体现
D
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表格信息,1956—1957年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指数相比1952—1955年均出现大幅上升,这说明三大改造的完成解放了生产力,为我国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故选C项;表格对当时工农业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整体呈现,不单指工业化建设成就,排除A项;1952—1957年我国的农业总产值指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只是上涨的幅度相比工业比较缓慢,排除B项;表格并未对农轻重的具体比例进行对比说明,无法体现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结论,排除D项。
相关题目
1689~1727年,中俄先后签订《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布连奇斯条约》,除乌第河待议区外,基本划定中俄东、中段边界。这些条约还规定俄国可定期派商队往赴北京,但清政府视这些商队为朝贡使团。由此可知,清政府( )
(2025·贵州贵阳摸底考试·2)汉初,以黄老思想治国。《汉书》记载:“……是故代相陈豨从车千乘,而吴濞(吴王刘濞)、淮南皆招宾客以千数。外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属竞逐于京,布衣游侠剧孟、郭解之徒驰于闾阎,权行州域,力折公侯。”为扭转这一局面,西汉王朝( )
(2023·山东临沂一模·10)古希腊,人们普遍认为雅典城邦公民有一定的自由和土地权利,不过它们皆与城邦公民身份绑定,一旦丧失这样的身份,境况顿时呈现云泥之别,与外邦人或奴隶无异。这主要反映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早期引进的茶,味道苦涩。从17世纪中期起,随着糖的“加盟”,上流社会的女性中间流行喝下午茶,并以此为高贵的象征。蔗糖在18世纪变得越来越日常化、平民化。18世纪末,工人阶级中开始出现了茶歇,在工作间歇喝茶休息。这正是由茶的特性决定的,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像兴奋剂一样能让人精力充足。由于加糖红茶具有这些重要性,所以它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白川稔《砂糖的世界史》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信息,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信息,对历史信息的阐释准确全面)
下表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国歌”的节选,其变化反映了( )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2023·山东中学联盟高三12月联考·12)在中世纪西欧,在同封建主斗争的过程中,城市本身力量软弱,往往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城市就向王权寻求有力的支持。如国王路易七世曾先后给城市颁发自治特许证25起,腓力二世二颁发的则多达84起,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材料反映了
18世纪晚期,英国在使用水力纺纱机的纺纱工厂中工作的只有女人和小孩子,在用驱机的纺纱工厂里只有一个成年男纺工(在使用自动纺机时,他就是多余的了)和几个接断头的助手,后者多半是女人或小孩子。这一现象反映了( )
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在零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全面调整了工业品批发价格;开始发放基本建设长期贷款,并实行择优贷款原则;把奖金与企业最终效益挂钩等。这些做法( )
1960年代中期,西欧和日本的产业已经完成重建,开始对美国生产商构成挑战。1973年石油危机以及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减弱,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这一时期先后通过了《1974年贸易改革法》和《1979年贸易协定法》,宣布从倡导“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对题干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热门试题
1.
(2024·湖南邵阳一模·6)魏源在《海国图志》里介绍了五大洲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船械制造等,同时指出“万里一朔(幽暗),莫如中华”;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近80个国家地区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社会演变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却认为“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这反映出( )
2.
(2019·广东顺德二模·29)武昌起义前后,清朝地方督抚出身统计表表1 据表1,清朝地方督抚出身的变化
3.
观察下表,1957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4.
下图是创作于新中国某一时期的宣传画《热爱苏联工程师》。这一时期应当是( )
5.
(2024.1·浙江高考·17)辛亥革命时期,不少革命党人头脑中只有“排满”二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南北议和时,孙中山要求继续把革命推向前进,反对向袁世凯妥协,但“党人即起异议,谓予(孙中山)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众口铄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材料旨在说明(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5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