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中国古史分期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两种分期标准的内在相通之处。(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根据一定的分期标准和时间尺度,对商代至清代(鸦片战争前)的历史进行划分并作简要说明。(8分)
试题答案:
(14分)
(1)不同:40年代以社会组织形态为划分标准。(2分)50年代以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为划分标准(套用了马克思主义五个社会形态的理论)。(“前者侧重于政治标准,后者侧重于经济标准”等类似表述也可以得分)(2分)
内在相通之处:两种分期标准均受到西方史学观念(或马克思主义史学,或唯物史观)的影响。(2分)
(2)示例1:
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中国、华夏族、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秦至元,是中华文明的繁盛时期,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明清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危机时期,专制制度空前强化,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8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示例2:
商周时期,中国核心区域的逐步抟结;秦汉时期,国家统一与疆域开拓;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陷入分裂;隋唐至清代,统一国家的重建与巩固。(8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一“吕思勉据古籍中的‘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封邦建国’等”结合所学得出40年代以社会组织形态为划分标准;据材料一“绝大多数论者认为中国古代经历了奴隶社会,但对封建社会的开端有不同的说法”结合所学得出50年代以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为划分标准(套用了马克思主义五个社会形态的理论)。第二小问内在相通之处,结合所学得出两种分期标准均受到西方史学观念(或马克思主义史学,或唯物史观)的影响。
(2)据材料二“它表明的是人类在某一时间的活动,并且强调这样的分期不是中立的”结合所学可从中华文明的奠基、繁盛、危机角度进行历史划分;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三个历史分期的时间、表现,即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中国、华夏族、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秦至元,是中华文明的繁盛时期,政治制度不断创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明清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危机时期,专制制度空前强化,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