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公元91年,北匈奴西迁,南匈奴降汉,鲜卑族乘机向西、西南迁徙,占据了原匈奴领有的漠北草原。当时遗留在漠北约十万余户的匈奴,“皆自号鲜卑”,自此鲜卑族更为强大。由此可知,当时( )
A
北魏国势不断增强
B
内迁民族主导政局
C
游牧民族融合发展
D
胡汉文化交流互鉴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鲜卑族乘机向西、西南迁徙,占据了原匈奴领有的漠北草原”、“‘皆自号鲜卑’,自此鲜卑族更为强大”,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鲜卑族逐渐占据了原匈奴所在的漠北草原,推动了鲜卑族与匈奴之间的融合,故选C项;北魏(386~557年)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题中时间段北魏还没有建立,排除A项;鲜卑族向西、西南迁徙,不属于内迁,排除B项;交流互鉴是推动文明发展进步的原动力,但题目中没有提及汉族文化,“胡汉文化交流互鉴”更没有依据,排除D项。
相关题目
下图所示为某不平等条约的部分内容。该条约的签字国不包括( )
有学者指出: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国际矛盾激化和国内形势的严峻,要求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于是斯大林选择了发展军事化工业、适应临战状态所需要的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机制。该学者意在强调( )
(2023·安徽“省十金科”高三联考·12)早在阿拉伯帝国成立之初,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同时,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2024·福建宁德三模·3)东晋初期政府把南渡的北方侨民编入“白籍”,以别于南方土著的“黄籍”,并享有“不税不役”的待遇。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以现居地为准,不时将侨民编入所在郡县户籍,称为“土断”,至此“白籍”逐渐消失。“土断白籍”的推行( )
(2020·甘肃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在古代典籍中,“革命”一词是指顺承“天命”的朝代更易之意。及至20世纪初年,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用西学中“革命”(Revolution)一词的含义取代经典阐释并附以自己的理解,公开打出“政治革命”的旗帜以号召国人变革或推翻专制皇权。——摘编自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材料二 长期以来,在对待传统政治制度问题上,曾存在绝对化的倾向。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历史经验:其一是有发达的政治分工和悠久的权力制衡观念;其二是积累了一整套比较科学的人事管理的经验。现实政治制度的优点与缺点,往往与传统政治制度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逐步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据何毅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历程和成就》(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与现代学者对待传统政治制度的态度有何差异,并简析其原因。(16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特征及意义。(9分)
清朝各地的赋役催征有顺庄编里、乡地、里甲、义图(宗族)等形式,也有州县官员“动以详革恐吓”要求生员参与催征,还有知县“迫于奏销之限,不得不下乡亲征”,甚至“或请委员分催,或派家丁游征”。这折射出清朝( )
(2024·湖南娄底模拟·14)1858年,俾斯麦给普鲁士亲王建议,不要强调在联邦中谋求与奥地利平等的地位,而要谋求一种不受联邦和奥地利约束的“独立的普鲁士政策”。他一再指出,“德意志命运的难解之结,不能用执行双雄并立政策这种温和方式来解开”。这一建议
(2021·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4)下表是秦汉时期铸币情况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018·湖北武汉4月调研测试·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武帝元朔五年创建太学。太学的创建,采用了公孙制订的具体方案。公孙弘拟议,第一,建立博士弟子员制度、确定博士为朝廷教授弟子以完善政教的责任;第二,规定博士官置弟子50人;第三,博士弟子得以免除徭役和赋税;第四,博士弟子的选送,一是由太常直接选补,二是由地方官选补;第五,太学管理,一年要进行一次考试;第六,考试成绩中上等的太学生可以任官,成绩劣次,无法深造以及不能勤奋学习者,令其退学。 太学生的数量,汉昭帝时增加到100人,汉宣帝时增加到200人,汉元帝时增加到1000人,汉武帝末年,增加到3000人,王莽时代进一步扩建太学,一次就曾经兴造校舍“万区”。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1)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所设太学的主要特点。(9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所设太学的影响。(6分)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11)下列各项历史叙述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热门试题
1.
(2024·山东聊城·20)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等传世艺术作品广为人知。这些艺术作品均体现了( )
2.
(2024·贵州贵阳·8)“从打开‘一扇窗’,到打开面向全世界的‘大门’。……一座座城市勾勒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棋局。”材料中的“一扇窗”指( )
3.
(2014·贵州毕节·21)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下列事件与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①周恩来亚非会议,求同存异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③中美正式建交 ④中美关系正常化
4.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____
5.
(2023·新疆乌鲁木一模·7)古罗马学者西塞罗认为,如果人们能够通过某个公正善良者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他们要是没有这样的好运,那就只好制定法律,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该观点意在强调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