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陕西宝鸡一模·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农村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一个重要阵地,将农民群体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对象;关注农民切身利益,明确传播导向;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厚植传播根基;发挥组织建设作用,充实传播队伍,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成功典范。该现象说明
A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
B
中国共产党为了尽快增强农民的文化素养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D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国情是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天然同盟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结合中国实际,重视农民的作用,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故选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排除A项;将农民群体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对象并非是为了增强农民的文化素养,而是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排除B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飞跃的第一次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排除D项。
相关题目
宋朝在地方行政中推行通判制度,其设置与职权因州府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为《宋史·职官志》中关于通判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宋朝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习近平用“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来向巴西媒体表明自己对于干部遴选的想法。下列主张与习近平的想法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如表所示是1925年苏联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主要经济领域所占比重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1978年2月,邓小平在四川的讲话中说道:“农村和城市都有个政策问题。我在广东听说,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农民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怎么能行?”这表明邓小平( )
(2023·山西大同新高三调研·20)据历史学家研究,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
(2024·江苏南京二模·9)据《八路军军政杂志》的统计表明,仅从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作战1824次。据日方作战记录,“这次奇袭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相当的时日和巨额经费才能恢复”。这些作战( )
20世纪20年代,德国兴起了“道家热”。如作家克拉朋特自认是道家思想信徒,他撰文呼吁德国人按照“道的神圣精神”去生活,成为“欧洲的中国人”。直至1933年,“道家热”才在德国宣告结束。德国“道家热”的兴起( )
1998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表示:“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他的这一宣示
(2018·广东茂名二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清初,康熙下令停止圈地弊政,修订顺治年间的垦荒定例,给予垦荒者更多的优遇。又规定地方官能招徕垦荒者升迁,否则罢黜。实行“更名田”,将明朝藩王土地给予原种之人,改为民户,承为世业,使耕种藩田的农民成为自耕农。实行蠲(免除)免政策,1685年至1687年,康熙先后将河南、直隶、湖北等九省田赋普免一周;1711年,又将全国各省钱粮分三年轮免一周。1712年,康熙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将全国人丁税固定下来,使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全国垦田面积由顺治末年的5亿5千万亩增加到康熙末年的8亿亩以上,人口也迅速增长。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清末中国与西方接触以后,农业发展偏重于农业商品化、科学农业的发展。1894年以前,郑观应、张之洞和孙逸仙等知识分子引介和倡导肥料学、土壤学、植物学等为主的现代农业。1894年以后,《苏报》《申报》《国闻报》等地方报纸刊登欧、美、日的农业新知。1898年,清廷设立农工商总局,1906年改为农工商部,内设农务司,专理全国农政。此外,各省也设有劝业道掌理农政。除政府中的农政机构外,1904年以后各省又有农会之成立。农会是半官方的组织,由地方政府倡导,由地方绅民组织,经费则由地方政府补助。除了农会实际教导农民农业新知外,晚清另有农业讲习所、农业试验场、农学堂、大学农科之设立,以传播现代农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康熙发展农业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农业的新变化。(15分)
1981至1995年,我国集体农机站逐步解散,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的直接投入逐渐减少,农机平价柴油供应等优惠政策逐步取消,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农具保有量停滞不前,田间机械利用率低,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缓慢。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热门试题
1.
(2024·山东烟台二模·14)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科学理论家提出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现代化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援外政策,核心就是通过美国的经济社会援助和美国经济发展经验促进第三世界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其意在( )
2.
(2020·全国Ⅰ卷高三五省优创名校第四次联考·31)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当年就获得粮食丰收。当时农民中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这反映出此时我国
3.
(2019·湖南邵阳·2)“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该材料反映的是
4.
(2023·陕西安康一模·18)1978年5月,邓小平会见来访的美国代表布热津斯基时表示:“我方观点很明确,中美正常化的条件是,美国必须与台当局断交、撤军和废约,因为这涉及主权问题……在此前提下,可以同意就正常化问题进行具体的谈判。”这表明
5.
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棉花的消费对象主要是上海、天津、汉口以及华北4省的华商纱厂、日本纱厂以及日本本土纱厂,为此在毗邻纱厂附近或交通沿线的地方,农民纷纷把粮田改种棉花,棉田面积大幅增加,如山东棉花种植集中在黄河以北、小清河流域、津浦沿线一带。由此可知当时(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