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贸易争端呈现出新的特点(如表所示)。这些新特点反映了( )
A
世界经济重心转移
B
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C
大国利己主义膨胀
D
区域经济集团扩张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材料反映20世纪80年代前后,国际贸易争端在争端领域、内容和主体上发生重大变化,反映全球化向纵深发展,B项正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未涉及世界经济重心转移,排除A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未涉及大国利己主义,排除C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区域经济集团扩张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相关题目
下图为1700—2012年世界主要大洲(不含大洋洲)的工业产出比例图,不同色块指代不同大洲,其中指代亚洲的是( ) 第21题图
(2024·辽宁大连二模·5)“风教”是传统儒学提倡的治化之道,强调德行操持以醇厚世风、彰行教化。清初思想家唐甄主张:以富民为先,从尧舜风教之治;以勤俭为守,兴布衣德政之教;以谨省为要,尚君子为学之风。这体现了( )
下列资料反映出的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2023··13)18 世纪,西方思想家休谟是怀疑主义的代表,他质疑“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和必然性。休谟同时颂扬“现代商业社会模式”,认为商业的发展使人们的感官、情感和欲望获得了解放,并获得了正当的价值。休谟的这些认识
自由是公司的生命,但是没有限制的自由是危险的!只有当自由不再只是观念价值,而是被确定为法律价值和制度价值之后,它才值得被尊崇和坚守。”其体现的精神是
(2023·安徽“省十金科”高三联考·6)《资政新篇》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也提出了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这些主张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经了四次修正。其中1999年宪法修正案新增了
(2024·福建漳州二模·2)西汉中后期起,生活在村落的致仕(退休)、黜免官员数量剧增;士子种类多样、既有从太学学成返乡的饱学之士,亦有如大学者郑玄之父、祖父等已负盛名的学问家,他们均在乡间务农。这一现象
(2019·湖南长郡中学周考五·24)(原创)家族文化的礼俗性是指家族共同体依照世代相传的习俗习惯来维持秩序。礼俗实际上外化了家族共同体的秩序,调节着共同体中各个成员的关系,家族成员也根据礼俗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可见,家族礼俗
1861年1月,奕诉等人在奏折中陈述:“近年米临事使探,往往得白传闻,未能详确,办理难期妥协。各国新闻纸,虽未必尽屈可信,因此推测,亦可得其人概。广州、福州、宁波、上海旧有刊布,名目不同,其新开各口,亦当续有刊本,无论汉字及外国字,按咨送总理处。”这体现出,奕诉等人()
热门试题
1.
(2023·河北高三省级联测·9)某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基础薄弱。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人均只有三分钱。如果把三分钱分到每个人手中,什么事也干不成,而把全国5~6亿人的三分钱集中起来就能干一些事。该学者意在说明,新中国初期
2.
电视剧《繁花》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海黄河路美食街商贾云集,通宵达旦,其中最风光的是商人宝总,服装、机械、金融越做越大,每桩几乎都是轰动上海滩的大生意。煌煌大时代,人人争上游,道尽了一个时代的情义与至真。此“煌煌大时代”的中国正在( )
3.
(2019·湖北武昌区高三5月调研考试·30)中共重新印发1933年制定的《关于土地斗争的一些问题的决定》等文件,坚持“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而新发布的土地文件则“恰如林肯的《黑奴解放宣言》在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五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上述现象可能出现于
4.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激进知识分子群体开始重新思考道器之争,当时一些青年人不由自主地以西方殖民者的眼光看待中国,嫌弃和疏离中国文明,视西方为“文明”,视中国为“野蛮”。这表明( )
5.
1920年5月,陈独秀在其《劳动者底觉悟》中指出:“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若是没做工的人,我们便没有衣、食、住和交通,我们便不能生存。”随后,一些青年人不断深入到上海、南京、香港等地调查工人阶级状况,并将调查情况发表在报刊上。该现象的出现(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