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904年倡办存古学堂时,张之洞明确要求学堂学生最后一学年必须讲求“有益世用”或“可为今日法戒者”。同年出台的《奏定学堂章程》也以“经史实学”和西学为重心。这些方案主要基于( )
A
外来文化的侵逼
B
保存传统文化的需要
C
近代教育的发展
D
国势衰微的救亡考量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1904年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势衰微,张之洞要求学堂学生学习“有益世用”内容,章程以“经史实学”和西学为重心,意在培养实用人才,通过教育变革来挽救民族危机,基于国势衰微的救亡考量,故选D项;外来文化的冲击虽是背景之一,但题干未直接体现被动应对文化侵逼的表述,排除A项;存古学堂虽强调保存经史,但章程同时注重西学,目标并非单纯维护传统,而是救亡导向下的新旧调和,排除B项;近代教育的发展是措施的表现形式,而非根本目的,材料落脚点在于救亡而非教育革新本身,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15)1961年,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了某一重要国际会议的筹备会,规定了参加该国际会议的标准(见表2)表2据此可知,这次即将召开的国际会议
(2024·北京海淀区二模·1)《墨子》写道“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史记》载“孔子既没,子夏(孔子的学生)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对上述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①战国时期形成尊贤重士的社会风气 ②士阶层兴起促进了思想的繁荣③儒家学说被各诸侯国国君广泛采纳 ④卿大夫掌握实权导致权力下移
1855年,曾国藩奏请中央由福建、浙江两省协济军饷、未能如愿。又奏请下拨江西漕折银两,依然被拒。于是他再次奏请运浙盐行销江西、湖南两省,以所获应交户部的盐课,抵户部应拨之饷,这一建议得到中央政府允许。曾国藩的做法( )
1500年欧洲仅有8000万人口,到1600年欧洲人口增长到1亿,1700年欧洲人口达到1.2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023·河南信阳二模·10)19世纪60年代,有官员上奏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但遭到驳斥,认为是“道学鸣高”,故作危言耸听之论。这表明当时
(2024·山西临汾一模·3)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南宋的丁口是1684万,到淳熙六年(1179年),丁口达到2950多万。这表明( )
(2022·福建省福州市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秦汉的乡亭制度向两宋的保甲制度转变是传统乡村治理的一大转折点。秦汉时期的“三老”是官派乡官,多由地方贤达人士充任。汉文帝曾有三老“各率其意以道民”的诏令,乡官甚至可以通过察举制度进入中央官僚系统。待到隋唐时期,优秀士人不再愿意委身乡村的琐屑工作。至两宋改制,背靠政权的保甲长在乡村的影响力不及拥有功名的士绅与基于血亲伦理的族长。保甲建制近似县级政权的派出机构,其管理者近乎沦为县级官员驱使的差役,同时还要侍奉地方士绅,“士民”常不愿充任。——摘编自潘建雷等《权威的构成:乡村治理秩序的古与今》材料二1938年8月,国防最高委员会第十四次常务会议决议通过了《县各级组织纲要》,保甲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执行管、教、养、卫任务。“管”就是清查户口,联保连坐;“教”除文化教育、抗日教育外,主要进行党化教育和军事训练;“养”是通过整理财政、规定地价、土地陈报等,开辟财源;“卫”主要是训练壮丁以靖地方,防止共产党势力渗入。“管、教、养、卫”四者中,“管”是根本精神所在。保甲长的主要职责是征兵、征工、征粮、征款,也获得了滥用职权和从中揩油的大好机会。——摘编自张宪文等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第八卷)地方政治与乡村变迁》(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两宋的保甲制度是“传统乡村治理的一大转折点”,并分析这一转变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国民政府实施的保甲制度。(8分)(3)综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传统国家乡村治理的基本特征。(4分)
(2023·河北邢台六校联考高三上·5)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中说:“赵宋官制虽承前代,如宰相大抵类似于唐,而宋则又以枢密使、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若外官,则宋与唐大有别。藩镇(节度使)之权既夺,大约统率所部者有安抚使、转运使诸官职。”由此可见北宋
(2018·广东二模·28)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据此可知当时
据统计,1843~1860年间,通商口岸共出现了434部西方作品的译本,其中约四分之三为宣传基督教的作品,其余大部分是科学著作。1860~1900年间,有关西方作品的数量激增,在约555部翻译作品中,有387部科学和技术作品,有123部作品的主题可归类为人文和社会科学。这一变化缘于( )
热门试题
1.
2.
(2019·湖北黄冈9月质量检测·10)1843—1852年,英商不得不在中国的通商口岸以低于成本20%—30%的价格销售棉纺织品。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3.
皇室、贵族、官僚、地主都可以用经济的或非经济的手段造成巨量的土地集中。但是,王朝更替,宦海风波,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所有权的大规模转移……多产之家往往多妻妾多子孙,而再多的田产也经不起一析再析,几代之后,集中的土地又会化整为零,这主要说明了中国古代社会
4.
(2019·湖南长郡中学、雅礼中学、长沙一中、师大附中8月联考·28)1882年,李鸿章以“泰西通例”为由,奏请清政府对上海机器织布局“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光绪皇帝批准赐予其“十年专利”。这一“专利”
5.
(2014·湖北荆州二模·28)《剑桥中国晚清史》叙述道:“1861年以后,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佐证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