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一战结束后,对于裁减和限制德国军备问题,法国要求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英国则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美国却几乎不想削减德国的军事实力。英、法、美三国的这一分歧( )
A
体现了其对战后秩序的不同诉求
B
源于它们对世界霸权争夺的需要
C
导致它们因分赃不均而矛盾加剧
D
反映了西方大国均势外交的理念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一战之后,关于对德国的制裁问题,法国想要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进而实现其欧陆霸权,英国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试图维持欧陆均势,减少对英国的威胁,美国几乎不想削弱德国的军事实力,希望通过德国制衡英国和法国,进而有利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体现了三国对战后秩序的不同诉求,A项正确;
法国并没有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排除B项;
凡尔赛和约暂时缓和了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矛盾,排除C项;
法国的诉求没有体现大国均势外交的理念,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4·天津河西区二模·1)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中的墓葬有两种,一种是级别最高、最为豪华的墓葬,埋设在积石冢正中,墓室宽大,随葬玉器多,其中凤鸟形器以及玉猪龙等器物绝不见于普通墓葬;另一种墓葬规模小,随葬品也少,被安排在积石冢旁边。这表明红山文化( )
(2024·湖南永州三模·8)图2为《申报》刊登的新闻简讯。 据此可知,当时( )
(2023·江西九江一模·9)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前106年-前43 年)认为: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调和的真理……这种法无分罗马与雅典,无分现在与未来,对任何国家或时代都有效并永久有效。这一认识
(2019·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22)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坚持为无产阶级革命奔波,为此遭到欧洲多国政府驱逐。他曾发出如下警告:“我们铁面无情,但也不向你们要求任何宽恕。当轮到我们动手的时候,我们不会用虚伪的词句来掩饰恐怖的手段”。这段话发表在下列哪份文献上
下图是一副关于欧洲移民问题的漫画。画中“欧盟”太阳伞下的救生员坐在高脚椅上拿着喇叭对着即将落水的难民高喊:“快回去”。该漫画反映了
(2024·河北邢台一模·10)图2所示是1958年沈凡漫画作品《最先进》。这幅漫画反映出当时我国( )图2
(2018·河南安阳一模·31)下图为现代中国某一时期的一幅照片,其反映出当时中国
针对中古时期英格兰原始森林的变化情况,四位同学发表了看法,正确的是( )
17世纪时,法国财政部长柯尔伯大刀阔斧地推行财政改革,严格控制贵族免税的人数,严格监督财政支出。他还大力扶植新兴工业,招揽各国技术工匠到法国传艺,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对进口工业品加税,对工业原料降低进口税,对本国工业品降低出口税。这些举措
热门试题
1.
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 )
2.
(2024·海南海口一模·4)表1是《唐朝部分时期宰相出身身份对比表》,它表明唐朝表1
3.
法国历史学家基佐指出地方自治的制度、习惯、规章、先例和自由的原则,以及广泛的民法法规,绝对权力的观念,皇帝的观念,秩序与臣服的原则,这些都是罗马遗传给欧洲文明的要素。这表明
4.
中国远古先民使用杵臼舂捣的方式给谷物脱壳,后又利用杠杆原理改手臼为脚踏,即为脚碓,晋代连机碓(见图1)可以“水轮翻转无朝暮,舂杵起落有后先。”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5.
(2019·广东佛山顺德区二模·28)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这表明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