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江西宜春二模·6)1839年9月1日,林则徐在上道光帝的奏折中称:“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这一认识( )
A
深刻地影响了中英军队的战法
B
凸显对外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
C
受鸦片战争中错误认知的影响
D
全面揭示了战争结局的必然性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击刺步伐俱非所娴”“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可知林则徐认为英国士兵不擅长步战,肢体动作不灵活,反映了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助长了统治阶层的虚骄自大,完全失去了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判断能力,故选B项;林则徐对英国军队战斗力的判断完全是华夷观念的产物,不符合实际,不会影响英国军队的战法,排除A项;“1839年9月1日”说明当时鸦片战争尚未正式爆发,排除C项;封建制度的落后性是导致中国战败的历史必然,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9·河北唐山摸底考试·31)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会见基辛格的时候,表述了“一条线”的思想,他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说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由此推知,“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核心就是
(2024·福建厦门高三二模·13)16世纪末,美洲种植园经济迅速发展,但拥有优质土地的种植园主并不种植谷物,所需粮食则从旧大陆高价购入。这一现象表明美洲( )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和《公司律》。此后,又陆续颁布了《奖励公司章程》、《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相关法规。这反映了清政府
(2023·河南信阳二模·13)材料“1931—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额统计表”(单位:百万海关两)据表中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韩非子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并且强调以法治官察官,主张“明法以制大臣之威”“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促使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是( )
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阿登纳政府在外交上不承认民主德国,不同任何与民主德国建交的国家(苏联除外)建立外交关系,但经济上却极力维护与民主德国的经贸关系,发展原德国内部的市场。这些政策
马丁·路德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的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这表明马丁·路德意在
(2019·广东百校11月联考·26)唐初,“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唐代中后期,士人经商已成为一股潮流。地方上的军政大吏,如节度使、观察使等也多经商。唐宪宗元和八年,允许赐给王公、百官等人的庄宅、店铺等进行典卖。唐代中后期这一现象反映出
(2020·广东茂名一模·24)“西周以前所传的,只有后世认为共主之国一个国家的历史……东周以后则不然,斯时所传者,以各强国和文化较发达的地方的事迹为多,所谓天子之国,转若在无足重轻之列。”这一变化反映了
日本历史学者堀敏一在《唐宋间的变革和宋代社会》中说:“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该学者旨在说明
热门试题
1.
(2019·北京市·29)下图反映的主题是( )
2.
19世纪的欧洲音乐呈多元而丰富的发展态势。出现图中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各国
3.
(2018·福建漳州二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天下观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政治哲学和文化地理观念,它是中国传统世界观的核心。在这种天下模式中,中国无疑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构成天下观的核心与内涵,而周边民族和国家则仅是中国的外缘……唐代李淳风《乙巳占》称 “华夏者,道德、礼乐、忠信之秀气也,故圣人处焉,君子生焉。彼四夷者……莫不航海梯山,远方致贡,人畜内首,殊类宅心,以此而言,四夷宗中国之验也。故孔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摘自邱靖嘉《“普天之下”:传统天文分野说中的世界图景与政治涵义》 材料二 以《职方外纪》(外国传教士艾儒略著,1610年来华)考之,大地如球,周九万里,分为五大州,幅员甚广,岂止中土之九州哉? ——清朝经学家江永《周礼疑义举要》 天朝残剩的自满自得心理,在甲午战争败绩后,已荡然无存。它所产生的危机感促使康有为及其追随者在一个扩大了的世界重新放置中国。 ——美国学者孙隆基《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天下观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2分)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天下观的变化之处,并说明其影响。(13分)
4.
(2012·山东文综·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
5.
下图是1956年朱宣咸所作的速写画《报喜一庆祝公私合营》。 该作品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59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5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