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图1反映了近代中国某重大事件。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
B
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
C
揭开了内战战略反攻的序幕
D
铸就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根据图片中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可以看出该事件为长征,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故A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故B项错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内战战略反攻的序幕,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铸就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24·湖南娄底模拟·10)1985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综合调查组对群众进行了一次关于对国营企业破产的态度的问卷调查,详见如表。这一调查
(2022·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15)面对苏联1922—1924年发生的销售危机,国家政治保安总局负责人捷尔任斯基在政治局里抱怨道:价格已不像过去那样是对产品的评价,它是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别的一些什么办公室里的人在享用“咖啡渣子”时所决定的,我们这儿不存在市场。捷尔任斯基的行为表明
2016年《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欧美发达国家继续率先减排,中、印等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绝对减排或限排目标,最不发达国家可编制并通报其温室气体排放战略、计划和行动。这表明( )
(2024·江苏南通二模·12)9世纪末,法兰西地区的宗教会议,多次号召封建主和武士不劫掠教会财产。到11世纪中叶,此号召在欧洲其他地区得到推广,封建武士被要求去支持教会,每周三日落至周一日出期间停止一切争战。这反映出西欧( )
(2018·广东惠州第三次调研·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卢作孚(1893-1952年),重庆人。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26年创办民生轮船公司,开始了他的航运之路。1927年8月,卢作孚聘请丹麦工程师勘测设计修建北川铁路,1935年3月全线通车,成为四川的第一条铁路。 1930年,卢作孚创办北碚私立兼善中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诠释了“兼善天下,兼善教育”的办学理念,立校训“舍得干,读兼善”传承至今。同年10月,三峡染织工厂由峡防局工务段改组成立,卢作孚任董事长,是四川第一个机械织布厂。 1935年,美国捷江公司和一个英国轮船公司在竞争中垮台,11只大轮船为民生公司收购。日本的轮船公司由盈转亏,悄悄退出川江航运,川江航运逐渐被民生公司统一。1938年秋,武汉失守,卢作孚集中全部船只,不顾日机狂轰滥炸,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把大量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抢运到了四川。 1950年,滞留香港的卢作孚回国参加政协会议,并把民生公司滞留在海外的船舶基本开回大陆。 ——摘编自张守广《卢作孚年谱》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兴办实业和教育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对中国近代化所做的贡献。(9分)
慈禧身边的女官所著纪实文学《瀛台泣血记》,说光绪帝自戊戌政变后即被囚瀛台,直至去世。而据官方史料,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在御前会议同意断交、宣战,光绪帝发言激烈。预备立宪开始后,清廷档案对光绪帝政务活动均有系统记录,军机大臣及皇帝身边人员并有日记,足证光绪帝的最后十年仍参与处理国事。这说明( )
(2018·山西晋城一模·21)1933年7月,罗斯福提出订立“一揽子规约”的想法,规定如愿意合作的雇主应保证遵守全国复兴总署规定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据此可知,罗斯福提出“一揽子规约”
(2023·山东潍坊一模·3)唐代的驿兼有“官旅”(官员旅店)和“邮传”(文书传送)两种职能;宋代时,驿成为单纯的官员旅店,“邮传”职能由新设的、较为密集的“递铺”承担。这一变化
17—18世纪,北美的抹香鲸油为欧美城市的灯塔、路灯和公共建筑提供燃料,逐渐成为优质工业润滑油。19世纪末期,美国捕鲸业走向衰弱。据此推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019·卓越名校联盟高三一模·28)1896年,清政府利用李鸿章出使俄国并往德、法、英、美各国聘问的机会,交涉增加进口洋税事宜,得到的回答却是必须先废厘金,“内地推广通途”,然后“增税之议”,“始可照办”。1902年中英续行通商行船条约最终对裁厘加税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
热门试题
1.
宋代建立了以国家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它将各级政府纳入到疫病防治体系之中,采取了医学措施、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等,并对社会民众的救助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据此可知,宋代疫病防治( )
2.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3.
(2022··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倡导学生游学,“以广其闻见”。至清末,很多新式学堂注重以日本为师”,同时糅合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心智、体育教育方而进行制度化设计,其中“远足会”是比较通行的活动。1907年9月,湖州的各个中小学堂组织了一次“远足会”,各数员分队督率自己学校的学生,“且步且歌,声容步伐,颜见整齐”。同年,山阴县学堂举行“远足会”,“与地理、历史、物理上有关系者,无不留心考察”。学生们在“远足会”之后,还要写“远足记”。有学生写道:“经过烽火墩,登其,觉空气清新,百倍于寻常”;还有学生在远足上海法租界后写道:“上海乃吾国之土地……租界之权,皆为外人所管辖,反客为主。名为租界,实与割地无异”。——摘编自李成晴:《远足:清末新式学堂的师生“从游”》(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远足会”兴起的背景。(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远足会”的作用。(8分)
4.
(2019·四川绵阳二模·29)有学者认为,由于共产国际和苏共在国际共产主义中的地位,苏联与中共结盟是一种“逻辑的延伸”,是“预先注定”的。更有人断言,毛泽东是斯大林的“忠实信徒”,并且“一成不变依赖莫斯科”。按照这样的推定,中苏结盟
5.
(2024·山东临沂二模·11)图2到图3圈定位置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