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922年5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土地劳动使用法》,首次明确规定准许土地使用权临时转让和劳动农户中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这一举措( )
A
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
B
开启了新经济政策时代
C
暴露了农业集体化弊端
D
调整了国家与农民关系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1922年5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土地劳动使用法》”,再结合所学知识,此时的苏俄正在实行新经济政策,而材料中的政策“首次明确规定准许土地使用权临时转让和劳动农户中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缓解和调整了国家和农民之间的关系,D项正确;
1922年,苏俄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所以不存在保证前线粮食供应这种情况,排除A项;
新经济政策时代开始于1921年,排除B项;
C开始于1927年,排除。
相关题目
1819年英国《工厂法》规定:禁止雇佣9岁以下儿童;9—16岁工人每天最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半,不得在晚上9时至早晨5时半做夜工。英国这一做法( )
1370年,明太祖“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帖”;后“命天下郡县编赋役黄册”。黄册作为户口册,每十年大造一次,记录了人丁、事产的变动情况。涉及个人或法人身份以及继承、婚姻、地权纠纷的案件,黄册常常是重要的书证。明太祖的举措( )
(2018·河南洛阳高二第一学期期中·4)西汉武帝时除在中央设立太学外,还在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西汉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
(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二次联考·20)1919年9月23日,列宁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提出我国劳动者希望得到持久的和平,并表示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共存时期,我们也希望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这体现出,列宁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江苏南浔的“湖丝”不仅远销国内边远市镇,而且大量出品;浙江桐乡的铁器“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2024·东北三省四市二模·6)1867年,左宗棠西征之际,国用不足无以为军资,他遂在清朝历史上第一次以海关税收为担保,向外国银行借款。此后左宗棠又先后几次如此借款,最终完成了对西部边疆的平定。晚清政府此后也曾多次以类似的借款方式解决财政问题。据此可知( )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既从西方文明中看到了新希望,又注意到了西方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道德伦理沦丧问题。他们力主中西调和,在西方科学、物质文明和东方伦理、精神文明之间寻求平衡。这一主张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图4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表1表1为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总值的百分比(%)这一现象( )
(2021·安徽合肥一模·10)下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进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恰当的是
热门试题
1.
13世纪上半叶,英国国王亨利三世指责某个伯爵侵犯了王室领地,但伯爵反而宣称国王首先侵犯了他的土地,并说“如果我屈从于国王意志而违背了理性,那我将对国王和正义犯下更严重的错误。”由于国王违约在先,伯爵表示效忠关系自动解除。由此可见,此时英国( )
2.
(2023·河北邢台六校联考高三上·12)有学者指出,井冈山等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通过土地革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使劳动者重新成为生产与生活的主人。通过政权建设,依靠组织和协作,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手段,建立了劳动者是主人的秩序。这表明“工农武装割据”
3.
(2020.7·浙江高考·5)有文献记载:“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用时置水椀(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这种人工磁化方法见载于
4.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1901年荣宗敬与弟荣德生等集股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两者都
5.
(2024·山西·3) 绘画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直观表现。赏析下面两幅绘画作品,从中可以得出二者在技艺上(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2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