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11)下列各项历史叙述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考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判断对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怀特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故选D项;精耕细作模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项;工业革命完成在19世纪40年代,排除B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始于1928年,直至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斯大林模式才正式确立,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23·湖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卷·15)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这一变化反映了( )
(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印度是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而事实上,印度有过“结盟”经历,即1971年8月与苏联签订《印苏和平友好条约》。印度选择这时与苏联“结盟”。明显与其准备军事介入东巴危机动机有关。故此,印度国防部长贾格古凡·拉姆直言不讳地说:“印度能够解放孟加拉国及其人民,部分是由于签订印苏条约后产生的信心。” 通过一系列外交工作和军事干涉,印度成功肢解巴基斯坦,东巴独立成立孟加拉国,由此奠定现在南亚政治格局。东巴独立,巴基斯坦失去近55%人口和约16%的国土,国家被印度肢解的仇恨,深深记在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的脑海中。从此以后,巴政府集中精力管理西巴,并不惜一切努力发展核武器,以更好平衡来自印度的威胁。因为这次战争让巴基斯坦清楚认识到:关键时剂,只有巴基斯坦才能救巴基斯坦,巴基斯坦必须掌握致命式器才能避免被印度“吃掉”的风险。再者,失去东巴的巴基斯坦,有更多精力关注克什米尔问题,故持更加强硬的立场,从此,印巴克什来尔争端再无和平解决的希望,直至今天。 ——据姚远梅《印巴矛盾及印度如何肢解巴基斯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苏和平友好条约》签订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巴独立给南亚政治格局所带来的影响。(6分)
1957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上台后,面对民族解放运动这场“危险的风暴”和“吹遍整个大陆(非洲)的变革之风”,他决定加快“非殖民化”的步伐。对英国做出这一“决定”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
(2024·福建泉州二模·2)西汉前期,士农工商大都以追求财富和权欲作为动机;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这一变化缘于
1981—1985年,中国主流媒体先后创办了综合性的英文日报《中国日报》和《嘹望·海外版》《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当时新华社每天有300多条外语通讯稿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受众人数也达到百万。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中国
陈寅恪认为,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说明一个时代之关系,纠正一件事之发生及经过,可以补充和纠正历史记载之不足。元白(元稹、白居易)诗证即是利用中国诗之特点来研究历史的方法。其旨在强调中国诗
1905年,张謇在家乡南通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博物苑,“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对社会免费开放。张謇此举旨在( )
(2024·湖南衡阳二模·5)明末文人儒士乐于与商人交往,有些还直接投入到经商活动中,常有“逐末者多衣冠之族”“士人或窜身市籍”的记载。士人与商人往来交友,为富商巨贾撰写传记等。这反映出()( )
三国时期,北方普遍实行实物(谷帛)交换,曹魏大部分地区货币流通皆已废止;地处江南的孙吴政权曾铸造以一当五百和以一当一千的青铜货币,还在建康市内设立税收管理机构,以防商贾牟取暴利。这主要反映了( )
(2023··1)1974~1978年,考古学者曾先后对辽宁金牛山遗址进行了四次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动物化石,人类用火遗迹——烧骨、烧土和炭屑以及少量以锤击法和砸击法制作的石器。由此可知,生活在金牛山一带的古人类
热门试题
1.
(2017.11·浙江高考·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762年,隐居在巴黎近郊的卢梭完成了他最为人知的著作——《社会契约论》,这部著作以“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开头,阐发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重要观点。……卢梭还正式出版了一部关于道德问题的充满激情的感伤小说《新爱洛绮思》,似乎欧洲的所有妇女和一半男人都为之落泪。人们常说,浪漫主义伴随着这部小说而诞生。 ——摘自[美]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等 材料二 1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19世纪30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7、18世纪体现人文主义发展的启蒙思想内容。(4分) (2)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上半叶,启蒙思想家倡导的社会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强烈反差。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理想与现实”反差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简述19世纪上半叶欧洲工人阶级和科学社会主义者在机器轰鸣声里的抗争与思索。(5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随着秦汉帝国官僚制的发展和完善,负责具体事务的官职显得越来越重要。秦汉时期,表示官员大小等级的方式一直有两种:禄秩等级和爵位大小。秦代至汉初,以若干“石”为单位的禄秩等级仅仅是官员俸禄的体现,而爵位的大小则是官员其它各种待遇的综合载体。随着赐民爵与赐官爵的广泛实施,爵位的价值逐渐稀释。东汉末年,汉代爵制中真正有一定价值的爵位仅剩下诸侯王、列侯及关内侯这三级。魏晋时期,以五等爵制为主体的封爵制取代了秦汉爵制。与此同时,官员禄秩等级的地位逐渐超过了爵位等级,最后曹魏政权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取代了秦汉的禄秩等级。以五等爵为主体的封爵制也被完全吸纳到官品之上。这样爵位也就成为了官品的附属物。爵从属于官的格局随之形成,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清末。——摘编自王玉喜《爵制与秦汉社会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至魏晋时期爵制演变的历程及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爵从属于官的格局”形成的历史意义。(4分)
3.
(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3)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
4.
(2017·湖南岳阳·33)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己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史实和此表述不相符的是( )
5.
(2022·安徽省江南十校一模文综·27)有学者认为,洛可可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契合,其秘密即在于这种纤细入微的情调,以淡色的瓷器,色彩飘逸的闪光丝绸的美化的表现形式,在温文尔雅的十八世纪欧洲社会面前,揭露了一个他们乐观地早已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由此可见,当时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