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18·四川蓉城名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21)北京一次会试期间,康有为率领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提出“拒和、迁都、练兵、法等主张”。与此上书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
甲午中日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
C
鸦片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第17课 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解析】依据所学,甲午战争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等公车上书,故A项正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而光绪帝于1898年戊戌政变后已被囚禁,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时清朝在位的是道光帝,故C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朝在位的是咸丰帝,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1925年,毛泽东在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中指出,孙中山是“应乎中国被外力、军阀、买办、地主阶级重重压迫的客观环境,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孙中山虽逝,但“革命的三民主义不死”。毛泽东旨在
(2024·北京西城区二模·2)“中华”一词大体起源于魏晋,最初用于天文领域。后统治者借用为宫门名,如后赵“西中华门”、北魏“中华门”、南朝梁“东、西中华门”等。而后,不论南朝北朝,“中华”作为“中国”的另一名号逐渐使用起来。由此可见,“中华”一词的使用( )①表明其使用范围扩大 ②标志华夏认同观念产生③反映其内涵不断丰富 ④折射出南北朝文化交融
(2024·山东菏泽二模·5)现存明代沿海全图几乎均为“海上陆下”式,体现了明人“内夏外夷”的制图观。清后期,为精准刻画海疆地理讯息,制作了区域图集,海图方位多呈现为“上北下南”,并延续至今。海图绘制方位的变化是由于( )
在苏维埃革命发动初期的武装暴动中,有相当部分的地方革命武装执行了烧杀政策,一些地方甚至提出“杀尽豪绅焚尽城市”,“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等口号。这种情况说明
《建军大业》是献礼建军90周年的历史影片,讲述了从1927年“四·一二”政变到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过程。以下场景应该出现在该影片中的是
(2024·河南郑州三模·3)北宋初期,朝廷一直以武将为帅镇守边关。澶渊之盟后,仁宗“始诏魏、瀛、镇、定四路悉用儒帅兼本道安抚使”。这说明( )
(2023·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一模·14)有学者评价1920年前后的苏俄战争时说:“红方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他们获得了对俄罗斯广阔的中部核心地区的控制,还拥有优越的组织能力和毫不留情的雷霆手段。……兵员和给养都是以强制手段从农村征调的。”下列属于这一时期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2024·江西赣州高三一模·4)安史之乱后,户籍制度及以它为基础的国家土地分配制度遭到破坏,政府为保持土地使用权和土地分配控制权的努力被证明是无效的,土地拥有者的土地所有权和自由处理权实际上得到承认。这一变化导致( )
(2019·云南昆明二模·29)表2 19世纪9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分布表 据此表可知,中国无产阶级
(2025·重庆高三期中·2)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这是成文法典的初次公布,遭到了晋国叔向的责备。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鼎,孔子批评其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段材料反映了( )
热门试题
1.
(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2.
南宋临安城里相扑运动异常火爆,一些正式相扑比赛之前,往往安排几名女相扑手对打暖场,甚至男女混扑场景也可出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3.
(2014.北京文综.13)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4.
(2022·广东省梅州市一模·7)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1909年9月广东咨议局成立,咨议局主要活动为由督抚召集会议,并提交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和审核政府财政收支等各种议案。这表明咨议局的设立
5.
(2015·重庆A卷·2)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母。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1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