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孙中山主张
A
调节社会财富,解决民生问题
B
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
C
通过政治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D
进行民族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在这里倡导的是“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故A项正确;土地革命是无产阶级而非民族资产阶级的土地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提及政治革命和创立民国的问题,故C项错误;民族革命与封建帝制,材料同样也没有提及,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英国议员塞克斯这样评价一位中国人:“他提倡引入铁路、汽船、寿险和火险、报纸,以及其他西方发明……谁晓得几十年后,这个伟大国家……不会有铁路深入纵横全境,不会被燃煤车辆的‘哐当’行进声和电流的闪光惊动而迸现活力?”这位中国人是
(2022·安徽省江南十校一模文综·31)图4为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反映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比重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图4
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2019·全国Ⅰ卷高三五省优创名校第二次联考·18)罗马社会早期,动产在社会财富中所占比例不大,人们对财产交易安全的关注甚于对交易迅捷的渴求。因此,当时一切要式行为均需采取庄严的仪式;商品交易亦是如此,缔结婚姻、解放奴隶、订立遗嘱等也是如此。早期罗马杜会的这种行为
(2023·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14)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写道:“赔款和协约国之间的欠债,主要是在纸面上,而不是用物资来结算的。美国贷款给德国,德国把同样数值转给协约国(赔款),协约国又把它送回美国政府(借款)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转手——没有人失去一个便士。”这表明
1844年,马克思指出,通过政治解放而确立的所谓人权,是脱离了人的本质和共同体的利己主义的人的权利,所以,“政治解放本身还不是人类解放”。这一观点( )
(2021·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7)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这说明当时
(2024·广东肇庆高三二模·6)康熙年间,我国的手工业逐渐由家庭作坊发展为独立的工场,城镇商业日渐繁荣,吸引着大批农民弃农从工,清政府难以控制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赋税征收出现困难。至雍正即位,各省库项亏空动盈千万两,财政收入危机十分严重。这一现象
19世纪以前,欧洲国家对非洲的掠夺主要是黄金、象牙和黑人,到19世纪初,英国、荷兰、西班牙、法国等国都先后宣布禁止奴隶贸易。从本质上看,这一转变反映出西方国家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其中一人就是“十三行”行商伍秉鉴(1769—1843年)据伍家自己估计,1834年他们的财产总值已达2600万银元,大约占到当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这笔巨额“财富”的获得是由于伍秉鉴( )
热门试题
1.
(2019·安徽合肥三模·25)传统观点认为,秦二世而亡缘于暴政。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秦朝社会变革力度远超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帝王、群卿乃至庶人都处于恐惧之中而又没有合理的消解渠道、是压倒秦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又有学者提出,秦朝制度抑制了多元文化的发展,没有得到中原以及关东人士的认同,遭反抗以至亡国。据此可知,关于秦二世而亡的认识
2.
(2018·山东菏泽·1)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图1)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3.
18世纪下半期,巴黎三分之二的房屋开始有了孩子单独的卧室,七分之一的房屋有专用的餐厅;1789年,法国革命政府终止了各种形式的司法酷刑;1792年,法国首次采用断头台,减少罪犯痛苦,因为即使死刑犯“亦是血肉之躯”。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
4.
在秦代尚书属于少府,最初只是皇帝身边任事的文书小吏而已;汉武帝时尚书权力与日俱增;汉元帝时尚书已经号称“百官之本,国家枢机”。这一演变表明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间 事件 19世纪中期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70年代前后 民族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1901年 清末新政 1911年 辛亥革命 1912—1919年 民族工业的短暂繁荣 1915—1923年 新文化运动 ——据岳麓书社《经济成长历程》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整理 材料为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2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