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河北唐山一模·5)丰镇地处晋、冀、蒙交界,素有内蒙古“南大门”之称。该地在清代经历了“游牧地—卫所—理事通判厅—理事同知厅—抚民同知厅”的行政体制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主要因素是( )
A
自然地理环境
B
边疆治理方式
C
民族交往状况
D
历史文化传统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可知,丰镇在清代经历了行政体制的一系列变迁,由游牧地逐渐转变为不同级别的行政机构,这一变迁反映了清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方式的变化,故选B项;自然地理环境对行政体制的变迁有一定影响, 但不是促成这一变迁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民族交往状况对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具有重要作用,但行政体制变迁主要受政府政策的影响,与民族交往状况关系不大,排除C项;历史文化传统对行政体制变迁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促成丰镇行政体制变迁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
相关题目
嘉峪关魏晋墓中有大量反映农耕业和畜牧业题材的壁画。图3是6号墓《犁地》壁画,一人一牛一犁,画面中农夫一手攥着缰绳紧握犁把,一手举鞭,耕牛前曲后躬,力度感强烈,生活气息浓厚。对此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图3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在联合国成立的前十年中,苏联曾因频繁动用否决权而被西方国家谑称为“Mr. No ”。截至2019年底,美国、苏联及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在公开会议中分别动用过81、133(其中苏联110次)、34、20、14次否决权。据此可知( )
下图是《新华日报》对国民党一次重要会议的报道。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应是( )
下表为金砖五国与美国GDP(1990年、2010年、2019年)三项总览表。据表可知金砖国家( )
(2018·浙江湖州高中八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26)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所说的“焕然一新”,不包括
下表所示为清代前期东南地区茶叶生产经营的文契记载(部分)。这些记载可用于说明当时( )
公元8世纪后,阿拉伯人长期占据伊比利亚半岛。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反抗阿拉伯人的斗争中建立起强大的海军,并于15世纪末建立起独立的中央集权国家。这可用来说明()
《汉书》首倡“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称赞河间王刘德对文献校勘和辨伪的严谨治学态度。毛泽东求学于湖南第一师范时,常与好友往来于岳麓书院,书院“实事求是”的学风深刻影响了青年毛泽东。1941年,毛泽东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并解释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由此可知( ) 岳麓书院匾额①“实事求是”的初始内涵蕴含着经世致用思想②党的理论创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③岳麓书院对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具有重要影响④中华优秀文化赋予毛泽东思想鲜明的中国特色
(2024·福建厦门高三二模·11)古埃及的奥西里斯崇拜以正义和来世观念为核心,原本只得到王室的尊崇,而后逐渐向地方权贵乃至普通大众扩展。这一变化有利于( )
热门试题
1.
“以出口加工业为技术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与国际经济接轨早,管理水平高,竞争力比较强;积极引进、吸收和追赶国外先进技术,注意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构筑阶梯型产业分工,地区内经贸联系紧密,区域内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符合材料表述的是二战后的( )
2.
某位历史学者这样描述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情形:“起初,这些恶习蔓延得不快;它们不时受到惩处;但是到了最后,当这种疾病像致命的瘟疫一样流行时,这个国家就发生了变化,一个在公平和卓越方面首屈一指的政府竟变得残暴而又令人无法忍受。”这反映了当时罗马社会( )
3.
公元前6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涉及;建立完备的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统一货币铸造制度,规定只有波斯国王有权铸造金币;修筑道路,设置驿站: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他的改革主要意在( )
4.
(2013·浙江文综·39)(26分)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5年北美爆发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西方民主政治开始在欧美大国确立。法国学者托克维尔进行研究,先后写成《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 材料二 ……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资产阶级)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资产阶级即资本的发展,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基督教思想在18世纪被启蒙思想击败……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 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这一阶段前,西方已开始变革。试列举14—16世纪意大利、16世纪德国和17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变革事件,并分别概括其历史意义。(9分) (2)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参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五位一体”的思路概括这一阶段西方历史发展的特征。(11分) (3)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5.
刘豁公的《上海竹枝词》中写道:“有美姗姗入电车,座中争起示谦虚。幡然一老当门立,众客缘何不让渠。”电车中给女性让座,而忽视了对男性老者的照顾,刘豁公对此情形表示不满。下列各项与该情形无关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