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浙江温州二模·6)有学者论述:“该条约签订之后,清朝统治下的‘天下’开始有了明确的、国际法所承认的具有主权国家特点的‘国界’”。该条约是( )
A
《万国公法》
B
《尼布楚条约》
C
《南京条约》
D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结合所学可知,《尼布楚条约》明确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是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边界条约,故选B项;《万国公法》不涉及清朝统治下的边界问题,主要是翻译外国法律,排除A项;《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落实了中国政府在西藏地区的管辖权,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4·湖南衡阳二模·3)从汉高祖到景帝,皇帝宗室被封为诸侯王的共四十六人,王子侯者二十七人,功臣侯者二百四十人,外戚侯者二十五人。汉初的分封( )
图2是发表于1928年的漫画《被鼓手抛下的乐队》,画面中,一个鼓手敲打着“华尔街股票繁荣”的大鼓,兴冲冲地跑在前面,将“国家繁荣”的乐队远远地甩在后面。后者一边大叫“嗨,等等我们!”一边用力追赶。这一漫画反映了图2
(2024·江西赣州二模·4)《唐律疏议·名例六》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宋真宗时期,官府已不允许将奴婢作为财产处理,而且主人犯罪时,奴仆也不再被连带而没官,他们大部分被遣散还家。这一变化反映了( )
1960年,第三世界主要产油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其石油减产、提价政策,左右了世界石油的供应情况。1973-1980年,国际油价上涨20倍,国际石油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的态势持续了七八年。这表明( )
(2023··2)成书于西晋的《博物志》有云:“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后不久,便下令改胡瓜为黄瓜,改胡麻为芝麻,改胡桃为核桃或羌桃。这种名称的变化折射出
(2017·山东济南一模·28)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驭夷之道,贵识夷情。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由此可知曾国藩
(2024·江西南昌高三一模·15)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结束时,苏联在《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世界银行协定》上签了字,然而在1945年12月,苏联没有宣布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1947年6月,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7月,莫斯科及其卫星国拒绝加入马歇尔计划,美苏关系陷入了经济旋涡。由此可知( )
(2023·天津河西区二模·3)隋朝建立后,一度呈现出繁荣富庶的局面,有史家说“古今国计之富莫如隋”,史书记载长安、洛阳、太原等地的仓库储存的物资在唐朝建立后还用了很长时间。隋朝出现繁荣富庶局面的原因有①北周的统治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大索貌阅”增加纳税人口③江南经济发展扩大了政府财税来源 ④租庸调制保证了国家的税收
(2018·广东深圳一模·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遏制战略的缘起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是指贯穿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争霸全球的国家安全战略。此战略是基于美国政府对其二战后世界地位的认识,即美国是世界领袖,负有“领导责任”。凯南最早提出和系统阐述了遏制苏联的思想,称为“遏制之父”。他的思想对美国战略的制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当局者认为,由于苏联追求对世界的“绝对权威”,暴力的或非暴力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由于原子武器的发展,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危险”。因此,不能采取直接对抗的战争形式来消除苏联的威胁。 遏制战略既是美国针对苏联及其阵营的战略,也是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国家战略。正是由于后一种本质特征的存在,可以说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美国必然和已经完全放弃了遏制战略的思维。 ——摘编自郭忆薇《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制定遏制战略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遏制战略对东亚产生的影响。(7分)
(2019·安徽“江淮十校”高三第三次联考·32)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的创制者既有军伍大会、地区大会、平民大会及元老院等立法机构,又有裁判官等长官,还有包括被授予“公开解答权”的法学家在内的诸多法学家。这表明罗马法
热门试题
1.
(2020·广东佛山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 人民从事物质生产劳动,发明新的劳动工具,生产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各类物品,创造出一个“人化的自然”;人民在社会生产和交往中,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社会关系和制度体系,构建起愈益完善和复杂的人类社会,推进社会形态和历史面貌的更新变革;人民进行精神生产,发展科学文化,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投身社会革命,成为改革创新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推动者。人民创造历史,并不否认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个人的历史作用,必须和人民的历史主体作用统一起来理解把握。杰出人物只有满足人民利益、顺应人民愿望、得到人民支持,才能成就丰功伟业、彪炳史册。他们的历史贡献,归根到底要从人民创造历史的总动力中得到说明。——摘编自颜晓峰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某一观点或整体观点)。(12分)(要求:观点明晰且正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
(2020·内蒙古赤峰·11)下图是某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总结的史实摘要,你认为图中内容的共同影响应该是( )
3.
下列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4.
(2023·浙江浙南名校高三上联考·9)下表是乾隆十八年和光绪十八年岁入统计表,由下表可知注:(以各类总计为100。表格整理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5.
(2024·湖南邵阳二模·6)1861年到1890年,清政府任命的44个总督中,汉人占34个;巡抚117人中,汉人占104人,他们中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刘铭传、刘坤一、郭嵩焘等,都成为晚清政治有影响的人物。这种权力结构出现的契机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6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7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