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法国思想家博丹(1530—1596年)提出国家主权理论,认为国家是民族利益的集合整体,主权是国家最本质的特征,具有不可转让性和永久性,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国家应按法律来治理。在当时,该理论
A
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
具有反对教权的现实意义
C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
D
标志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民族国家形成的基础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提出国家主权理论,认为国家是民族利益的集合整体,主权是国家最本质的特征,具有不可转让性和永久性,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是对当时宗教神权的否定,故B项正确;在“1530—1596”朝代,思想主要的斗争矛头是教会神权,故C项错误;人文精神强调人和人的作用,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24·山西太原二模·2)图5为某学者绘制的汉代敦煌郡邮驿示意图。这反映出汉代( ) 图5
(2022·福建省部分地市高三4月联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18世纪30年代起,“大觉醒”运动在北美兴起,基督教各派共同呼吁消除各殖民地之间“不幸的误解和隔阂”,谋求“和平、友善和仁爱”。英法七年战争以后,英国改变了对北美的土地、驻军、征税和宗教等政策,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不满与愤怒。对荼税的抵制造成了对荼的反感,咖啡被加冕为北美“早餐桌上的王”,社会习俗也随之改变。潘恩的《常识》在1776年再版了25次,以“大众化的文字,彻底改变了殖民地”。《独立宣言》“燃烧起黑人求解放的热望”,他们踊跃投入到“美国人民反对英国强盗们的战争”。但约翰·亚当斯也指出,在独立战争开始时,仍有三分之一的北美人效忠英国。——摘编自谢丰斋《美利坚民族意识形成的历史探讨》等材料二20世纪初,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尊黄”思潮。一些杂志印有大幅的“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像”,有些刊物开始使用“黄帝纪元”。《黄帝魂》等出版物宣扬“欲保汉族之生存,必以尊黄帝为急”。辛亥以后,“排满”的“尊黄”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露,人们也逐渐从“汉族中心”的思维模式中走出。1919年孙中山指出,汉族要“与满、蒙、回、藏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首次共同公祭黄帝陵,毛泽东亲笔撰写《祭黄帝陵文》,慷慨宣言:“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摘编自孙隆基《清季民族主义与黄帝崇拜之发明》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利坚民族意识形成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尊黄”思潮兴起的背景。(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知。(4分)
(2019·云南昆明二模·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同点是
西汉末年思想家扬雄在《反离骚》中,把屈原比为“凤皇”“神龙”“骅骧”,用“芳酷烈”“扬烨烨之芳苓”来描述屈原的品德,但是扬雄又批评屈原“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18世纪,卢梭因强调“公意高于一切”被大加赞扬。公意是指没有互相矛盾的个人利益,它是在扣除众意中相异部分之后所剩下的相同部分。最能够印证卢梭这一观点的是
图4是联合国大厦的一幅大型壁画,图中文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被称为联合国的“黄金法则”。下列外交方针、政策最契合其精神的是
1897年,印度国大党的提拉克在其创办的《狮报》上撰文说:“我们的喊声同蚊子的嗡嗡声一样不能影响政府。我们的统治者不相信我们的话,或者故意这样。现在,让我们用强大的宪政手段,把我们的不满硬往他们的耳朵里灌。”这反映出
国际上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1990年,当世界经济感冒时,新兴经济体就会罹患肺炎;而在2008年,当七国集团罹患肺炎时,新兴经济体仅仅得了感冒”。这说明( )
(2020·安徽合肥一模·10)1876年李圭作为中国工商界的代表,到美国费城参加世界博览会,环行地球一周后写了(《环游地球新录》),李鸿章还为之作了篇序,士大夫争相购买,坊间也相率翻版。这现象说明
(2019·四川乐山一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秦汉时的乡里制度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到唐宋时期政府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官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到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官役制,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材料二 晚清剧烈的社会动乱,导致传统官役制下地方社会秩序难以维系,许多地方逐渐兴举绅董制。与保甲、里甲以及乡约不同的是,绅董是享有薪酬的职位。且地方绅董的治理权属远超乎其上,“地方学务、卫生事务、道路工程、农公实业、慈善事业、公营事业、地方经济……皆归绅董办理”。但绅董治理模式并不是朝廷典章制度意义上的规范体系,而是依存于地方特定情景而变通运行的一个机制。——据王先明《绅董与晚清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历史变动》材料三 在20世纪60年代时,浙江省枫桥镇干部创造了“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维持良好治安的“枫桥经验”,1963年毛泽东同志也亲笔批复要各地效仿,试点推广。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枫桥经验”也不断自我提升,成为了现代社会中具有鲜明特色的“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坚持以群众为基础路线,维护社会的稳定治安,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社会治理正处于优化阶段,可以将其与“枫桥经验”相结合,推动基层社会良性治理的步伐。——据刘任平《借鉴“枫桥经验”实现基层社会良性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演变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绅董制兴起的社会背景及其特点。(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枫桥经验”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有何启示。(5分)
热门试题
1.
(2020·广东惠州三模·35)1930年代,美国漫威和DC两大漫画公司成立。至40年代,两大公司创作了许多有着超级能力的英雄,如超人、美国队长等,他们匡扶正义、除暴安良,为人们带来希望,深受美国及世界民众喜爱。这一现象
2.
(2025·重庆高三调研·12)1938年1月《新华日报》正式在武汉创刊,后迁至重庆,是中共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发行的报纸。在渝期间共发行2945期,最高发行量5万份,在国际上也有重要影响力,毛泽东评价它是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外的又一个方面军。《新华日报》的创刊与发行( )
3.
宋代,政府放宽了对婚姻中有关门第差异、妇女改嫁等的限制,但规定地方官员任期内在其辖区“不得共部下百姓交婚”,有直接上下级关系的官员、将士之间“不得共为婚姻”。对以上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宋代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②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③政府旨在维护中央集权 ④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已出现
4.
(2008.北京文综.2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5.
据考证,赫梯帝国的法典中有许多条文是用来控制工资和物价的,具体涉及佣工及工匠的工资,牛马等的租金,牛、羊、马、蜂蜜、织物、粮食等的价格。这最能说明赫梯帝国(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69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