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安徽安庆一中三模·9)1990年代以来的改革其深刻程度是1980年代不能比的,一种市场经济的框架基本形成,并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的社会结构也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成为拉动中国这之后20年,特别是21世纪以来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引擎。这表明中国这一时期的“经济起飞”主要得益于( )
A
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大变动
B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C
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全球化
D
两极格局最终走向解体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突出中国20世纪90年代之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的高速增长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故选C项;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变动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区域集团化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两极格局走向瓦解是有利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3·陕西安康一模·10)太平军所到之处,出现了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焚毁田契、债券,限制地主收租的斗争场面,不少地主唉声叹气说,丰收“与我无份”。除此之外,太平天国把一些庙宇祠堂占有的土地、公田和逃亡地主的土地没收,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耕种。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2025·广东肇庆高三一模·16)如图为冷战时期苏联创作的讽刺漫画《先生,我们一定会将你们的人道主义援助用于和平目的》。该漫画意在说明( )注:箱子上有“美国制造”的字样
图2出自英国人伯纳德于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亲历记》,其被收纳进中国近代史学者张海鹏编著的《简明中国近代史图集》,并配以文字: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该图片( ) 图2
如表1所示,在抗日战争前期,边区的主要财政来源为外援,包括国民党统一拨款和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的捐款,由此可推知
1964年中共中央部署开展三线建设,在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探索推广制度化的“厂社结合”方式。与周边的人民公社相结合,招收当地工匠、民工等参与项目建设,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三线建设所需工匠和民工等不足、建设者对副食特别是蔬菜需求大等问题。这一方式表明三线建设( )
(2024·山东淄博高三一模·7)1931年10月10日,《大公报》登载的《民国二十年国庆辞》中论道:“吾人回首二十年来之民国,深痛夫今日之严重国难,皆过去不努力之所致。夫二十年之岁月,不为短矣。不观夫苏联,五年之间,建成国防工业!二十年来之中国,一言蔽之,虚度而已。”该论述旨在(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
11—13世纪,意大利波伦亚城出现注释法学派,他们深入研究和传播罗马法,西欧大陆逐渐呈现出罗马法复兴的景象。这一现象( )
下表为1985—1989年我国物价上涨指数情况统计表。这一现象
以下关于抗日战争的研究,史实与史论对应正确的是( )
热门试题
1.
下图是1923—1926年山西省外来移民职业统计图,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角度观察,图中的情况可能( )
2.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西欧各国先后颁布一系列劳工法案和社会保障法案,通过国家立法提高工人待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这些做法理解正确的是,西欧各国( )
3.
(2024·江西赣州二模·7)1893年,在新加坡总领事黄遵宪的多方努力下,清政府终于下谕废除了1717年颁布的禁海令,允许人民出海贸易和海外华侨归国,并颁布了许多保护归国华侨的条例。这一政策( )
4.
(2019·湖南长沙·14)下图是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先师孔子行教图》,该画像
5.
(2023·广东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5)19世纪70年代,清朝政府内部的一班御史文官和翰林学士,标榜风节,“严义利之分”,内恤民愿,外争国权,以经世匡时为己任,屡上封事,弹劾大臣,一时遂有“清流党”之称。“清流党”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5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