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A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B
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
C
科举考试失去笼络士人的作用
D
教育发展难以满足人口增长需要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根据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表上录取比例的变化,与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宋代部分地区发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终场者)的比例表,可以看出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录取比例缩小得出政府意在优化官僚体系的结构,故B项正确;根据表中赴试人数越来越多说明越来越多的人热心科举功名,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表中的数据只是说明竞争加剧,与人口增长无关,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19·广东湛江10月调研测试·24)吴起治楚,规定“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废公族疏远者”,商鞅治秦,“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这些变革意在
1960年,新加坡政府组建了建屋发展局(HDB),专门解决严峻的住房问题。1964年,市区重建局(URA)成立。起初,URA并不完全独立,而是隶属于HDB。1974年,URA从HDB脱离,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事权的专职中央政府机构,其职能拓展至用地规划和建设管理等方面。这反映了新加坡
(2024·北京海淀区二模·1)《墨子》写道“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史记》载“孔子既没,子夏(孔子的学生)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对上述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①战国时期形成尊贤重士的社会风气 ②士阶层兴起促进了思想的繁荣③儒家学说被各诸侯国国君广泛采纳 ④卿大夫掌握实权导致权力下移
秦朝,侍中只是少府属下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汉武帝时地位渐高,常参与政务;魏晋以后成为事实上的宰相。侍中地位的变化
(2021·山西太原高三上学期期末·3)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浓郁的人文关怀精神,为后世中国的知识分子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下列思想中,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合作都并非偶然的结果,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下,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之上,以追求共同的或者相对一致的政治目标为出发点而展开的合作。其共同的利益基础指的是
(2019·安徽合肥一模·5)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
(2023··10)据统计,“七五”时期(1986~1990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年均增长7.3%,集体所有制工业年均增长17.6%,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经营的工业年均增长74%。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85年的97.7%下降到1990年的91.4%。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
(2016·江苏单科·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2025·浙江强基联盟高三上12月联考·3)《资治通鉴》里曾记载,魏征劝谏唐太宗“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下列措施符合魏征理念的是( )①劝课农桑 ②戒奢从俭 ③西征突厥 ④轻徭薄赋
热门试题
1.
(2020·北京高考·16)(10分)司马光修史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材料一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杲”,《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材料二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材料三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1)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参考了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4分)(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资治通鉴》在哪些情况下会采用官修史书以外的其他史料。(6分)
2.
自秦至唐,政府先后推行授田、占田、均田,到清嘉庆、道光年间,还有人提出“限民田”、“均贫富”、“抑兼并”的主张。这说明
3.
(2025·河南信阳高三一模·9)《大明律》还规定:“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这可用于说明( )
4.
(2024·湖南株洲一模·3)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秦昭王对巴蜀地区的板楯蛮夷实行过“顷田不租,十妻不算”的优待政策。汉朝历代皇帝和郡县长官也大多强调重农,特别是在农耕不发达的边疆地区。这些措施
5.
(2024·安徽高考·5) 表1 明代东南地区四县役银分摊表据表1可知,役银分摊的做法(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