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选必3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内蒙古包头高三上开学调研·19)中世纪,圣经学者哲罗姆写作的《名人传》中,前三位人物依次是使徒彼得、主教雅各、使徒马太。1338年,彼特拉克所作的《名人传》中,人物列传顺序则按照古罗马国王的世系撰写。这一变化体现出
A
宗教信仰的衰落
B
世俗价值观念的发展
C
封建王权的建立
D
罗马政治制度的复兴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由材料“彼特拉克所作的《名人传》中,人物列传顺序则按照古罗马国王的世系撰写”可知彼特拉克打破中世纪按照宗教人物排序的方法,而是按照古罗马国王的顺序撰写,体现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中心的精神理念,推动世俗观念的发展,故选B项;“衰落”不符合史实,14世纪宗教信仰依然盛行,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封建王权没有关联,且中世纪欧洲已经建立封建王权,排除C项;彼特拉克的《名人传》是对罗马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而非复兴政治制度,排除D项。
相关题目
有学者认为:“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展开了四通八达并且前所未有的商品及其技术交流。”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大会积极推动实施《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各种形式的国际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许多国际条约应运而生,并且达成了“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这表明
陈独秀说,五四运动是其思想发展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的思想是针对知识分子阶层发出的;此后,即转移注意力到劳动人民身上。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2022·江苏泰州四模·12)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学者维夫斯强调重视感官实践的实用教育,他认为:“学生应不以到商店、工场向人请教为耻。从前,有学问的人不屑于了解这些事情,而了解、记住这些事情又至关重要。”该学者主张
“在西海岸,大批招募的劳工是与众不同的人种。他们从工资中节衣缩食,然后越洋寄回家中。他们住在城镇中充斥着肮脏、污秽的最拥挤最便宜的公寓,他们的饮食(主要是蔬菜)是最便宜的,无论多低工资他们都愿意接受。我们美国人民还是愿意让现有的他们留在这里,但前提是绝不允许再有他们新的劳工在此登陆。”(《内务委员会关于移民和入籍的报告》)这段材料表明
(2022·浙江金华十校高二下期末调研·7)有学者针对中国古代藏书指出:“海内藏书之家指不胜屈,然子孙未必能读,戚友无由借观,或鼠啮蠹蚀,厄于水火,则私而不公也。”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国古代藏书
下表是不同学者有关康有为的记载。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2022·吉林省吉林市三模·32)古希腊的普罗泰哥拉认为,由于每个人的经验使他相信看上去是真实的东西,所以“一切皆为真实”;智者学派的另一位代表高尔吉亚论证了“一切皆为虚妄”的观点,除了个人能感觉到的事物以外无物存在;若有独立于个人感觉之外的任何事物存在,则也是永不可知的。据此分析,两人的观点
明末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自汉晋章句泛滥以来,清谈虚浮日盛,尤其是宋儒“著述讲论之功多,而实学实教之力少”;为学之要旨是“习行于身者多,劳枯于心者少……为做事故求学问,做事即是学问”。颜元这一主张旨在
(2022·河北省衡水市二模·1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地区40多个自治城市颁布了多达300部的禁奢法令。仅15世纪就颁布了83部禁奢法令,这一数字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更是翻了两番。这股禁奢立法的潮流直至18世纪才逐渐偃旗息鼓。这从侧面表明,当时意大利
热门试题
1.
(2023·江苏南通如皋适应性考试·12)公元4世纪,日尔曼人开始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建立起成百上千个封建实体,如公国、伯国、子爵封地、男爵封地,后来还出现基督教的主教国、教会领地,一些自治的城市等等,它们彼此独立,没有统一的政府。这主要反映出
2.
(2019·湖南永州一模·12)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接到宣战诏书的两广总督李鸿章却复电朝廷:“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鼓励了东南各省督抚,从而产生了“东南互保”协议,该协议的签订
3.
(2015·北京文综·37)(36分)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材料二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三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表3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表3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8分)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2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6分)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3进行解读。(10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4.
图1是中国古代的某一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该制度的设立
5.
(2019·广东深圳·9)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这反映当时(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6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7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