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中同步
>
纲要 下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1·浙江台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34)史学界认为,人类文明产生过程中,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在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 )
A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B
出现了质量最好、最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
C
不同地区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交换和贸易
D
人类开始驯服猪、牛、羊等动物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使社会产生了不同的行业,从而使不同地区之间出现了商品交换,促进了贸易的发展,故选C项;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是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排除A项;“最好、最方便实用”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人类开始驯服猪、牛、羊等动物是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出现的,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1·北京高考·12)18世纪,英国地方科学社团大量出现,月光社是典型代表。该社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鼓励相互合作解决技术和商业问题。成员必须为商人或专业人士,如瓦特、“英国陶瓷之父”韦奇伍德。成员还创办工厂,参观者众多,连国王都慕名而来。当时英国地方科学社团的活动( )①预示着电气时代的到来 ②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③有利于将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 ④有助于形成重视科技的社会氛围
(2019·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18)1871年,“人们带着对1792年巴黎公社的眷恋之情而建立了公社”。公社不仅名称相同,许多活动和建制也相似,如国民自卫军、治保委员会等。公社活动演奏《马赛曲》,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甚至恢复了1792年的革命日历。这反映出1871年巴黎公社( )
(2021·湖北省十堰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游击斗争、埃及华夫脱党的护宪运动以及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遥相呼应。这些斗争( )
(2018.11·浙江高考·19)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群星闪耀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以一位“大人物”(恩格斯语)的名字作为开始的标志。他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通过幻游三界过程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腐,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先驱。他是( )
(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2022·浙江高考·17)据载,在佛罗伦萨洗礼堂大门的设计竞赛中失利后,布鲁内列斯奇去罗马潜心研习万神殿等古建筑。1410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积极投入大教堂穹顶的设计和建造。有建筑师追述,布鲁内列斯奇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重新发现了古迹的比例和尺寸……小心翼翼地沿袭古典的法则和样式以及正确的建筑比例”。下列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经典力学体系推动了建筑革命②文艺复兴建筑受到古罗马文化影响③罗马已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中心④布鲁内列斯奇的事迹彰显了人类的勤勉和力量
(2020·天津部分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7)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021.6·浙江高考·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从1921年4月他写的《论粮食税》到逝世前口授的《论合作制》等一系列文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列宁正是通过新经济政策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特殊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不久,就取得许多令人注目的成就,列宁满怀信心地认为,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会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摘自周尚文等《苏联兴亡史》材料二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6年,邓小平会见波兰领导人时说:“看来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摘编自陆南泉等《苏联兴亡史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俄国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法和形式上作出的“根本改变”。新经济政策既是探索更是寻路,用一句话指出该政策对俄国探索社会主文建设道路的价值。(5分)(2)“历史是邓小平上述判断的最好见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苏联搞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启示。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个模式在苏联也不是很成功的”主要表现。(5分)
(2019·浙江4月高考选考·29)【加试题】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诚然,还有这样一种区别:1939年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斗争。这就使人变得坚强刚毅。而1914年的战争则不同,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当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这段话旨在说明( )
热门试题
1.
(2023·安徽“省十金科”高三联考·5)明清时期,“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一现象反映了
2.
(2024·江西南昌高三一模·12)伽利略(1564—1642)主张世界是统一的,无论是行星、石子、空气或云,所有这些现实都服从同样的道理;笛卡尔(1596—1650)主张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和统治者;培根(1561—1626)和笛卡尔一样蔑视传统,希望建立一种不受那些陈旧观点束缚的新哲学。这些思想主张( )
3.
(2024·广东肇庆高三二模·4)据统计,《教坊记》中唐代325首曲名中,天宝末年改名的“胡乐”占到了近1/3,如沙陀调“龟兹佛曲改为金华洞真”“苏莫刺耶改为玉京春”;金风调“苏莫遮改为感皇恩,婆伽儿改为流水芳菲”等。这一现象凸显了
4.
(2013.山东文综.14)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5.
(2022·江苏无锡·10)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为了挽救国家的预势,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