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919年3月,《申报》报道一名参议院议员指责北京大学某教授“有离经叛道之鼓吹”。这是指该教授
A
抨击尊孔复古
B
抨击军阀统治
C
提倡科学精神
D
提倡民生主义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离经叛道”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在中国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思想是儒家思想,教授被指责“有离经叛道之鼓吹”是因为他反对儒家伦理道德,抨击当时的尊孔复古的逆流。结合时间,参议院议员属于当时的北洋军阀政策,议会指责教授是为当时政治专制辩护,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思想领域,BD两项分别是政治和经济,不符合材料;提倡科学,学习西方科技是自林则徐、魏源以来就大力提倡的,在当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不属于“离经叛道”,C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24·天津高考真题·4)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后爆发“七国之乱”;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后出现门阀士族把持政权;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后藩镇势大引发“安史之乱”。对上述三组历史现象的共性,解释正确的是
(2024·甘肃高考·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历史的发展变化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因此,对于历史的理解,不仅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还要关注个人和群体的道德、情感、意志等因素。如:丝绸之路的开辟,既有西汉中期汉匈关系变化、经济发展及各民族交往的影响,又有汉武帝雄才大略、张骞个人抱负的推动。又如:20世纪初,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巴尔干半岛各民族的独立意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等,共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请根据上述视角,运用所学知识,选取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展开评述(要求:自拟题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表述清晰,不得抄袭示例)。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2022·浙江高考·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一首政治抒情长诗。作者毕生追求“美政”,其作品充满对家国的炽热情感和深切忧念。他是
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2024·重庆高考·3)唐朝为边疆防御设节度使,每个节度使领属数万军队,兵将形成长期而密切的关系。节度使的设置缓解了边疆外族势力对朝廷的压力,然而天宝年间发生了安史之乱。这说明节度使( )
从下表所载金世宗时交聘史事可知(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之旋转的太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1939年2月,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困难”的口号,号召各根据地开展生产活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经过艰苦劳动将其改造为“陕北的好江南”。1949年,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开幕词中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告:“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志在治沙的林业人进驻地处高寒、极端少雨、沙化严重的塞罕坝,经过近5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指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摘编自《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1)根据材料,概括劳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深刻涵义。
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热门试题
1.
17世纪英国国王的力量被极大削弱后,直到1832年以前,这一时期的体制可归纳为“贵族寡头制”,贵族不但占据传统上由其控制的上议院,且通过贿选等手段控制下议院。由此可以得出,英国( )
2.
(2022·浙江高考·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战刚刚开始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阐明了党在抗战时期的基本政治主张,指明了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的具体道路。……会后,党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变敌后为抗日前线。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民主的模范区。——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材料二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特别是国民党发动了多次反共高潮,使广大人民对抗战前途和中国的未来日益担忧。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成为一个关系重大的理论问题。……中国共产党经过革命胜利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反复比较,经过整风运动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学习讨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科学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乃势所必然。——引自《中国近代史》编写组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召开的这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的名称,说明陕甘宁边区在全国抗日根据地中的地位,请用关键词归纳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4分)(2)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及其对“中国向何处去”时代之问的回答。“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乃势所必然”,结合延安整风运动的史实,从端正党内思想认识的角度予以扼要说明。(6分)
3.
“自咸丰以前,将相要职,汉人从无居之者。及洪杨之发难也,赛尚阿、琦善皆以大学士为钦差大臣,率八旗精兵以远征,迁延失机,令敌坐大,至是始知旗兵之不可用,而委任汉人之机,乃发于是矣。”材料旨在说明晚清时期( )
4.
(2021·河南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尖子生第二次考试·23)1956年7月,南斯拉夫、埃及、印度三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公报,强调坚持民族独立,反对参加两大军事集团,主张各国之间和平共处与友好合作。这一联合公报
5.
(2024·四川眉山·2)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提倡勤俭治国。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之为(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2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