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江苏高考·2)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了
A
魏国在三国中占据优势
B
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
C
东汉朝廷政令执行通畅
D
地方行政层级持续变化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恢复古代九州之制”“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可知在地方豪强割据的东汉末年,曹操以汉朝天子的名义恢复天下九州的建制,并且裁撤了地处偏远的交州,意在加强中央权力,实际上是在宣告汉朝天下一统的大一统思想,故选B项;魏国建立于公元220年,当时尚且处于东汉时期,排除A项;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地主割据,中央集权遭到了巨大削弱,社会局势动荡,很难保证朝廷政令的通畅,排除C项;东汉时期基本保持了州、郡、县三级制的地方行政层级,材料也并未提及其他行政层级的变化,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4·浙江高考·12)19世纪50年代,伦敦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都会,人口超过250万。与此同时,伦敦的城市道路每天都被超过25万的通勤族和马车堵塞。针对这一状况,1854年8月英国通过了一项新法案。据此判断,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 )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16世纪,被称为“中国根”的中药土茯苓传入欧洲后,比利时解剖学家维萨里结合实践经验撰写了《中国根书简》,说明“中国根”的植物特性、泡制方式和临床应用等。这可用来说明当时欧洲人( )
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山西《平阳府曲沃县均田记》碑刻记录了某一时期土地清丈的实施过程:知县公布清丈条例;个人申报,乡里复核,形成鱼鳞图册;确定税粮额度;攒造黄册。当时土地清丈(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2015·浙江文综·39)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10分)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史实扼要论述。(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1521年嘉靖帝以藩王身份即位,欲尊其生父兴献王为“皇考”,内阁首辅杨廷和率朝臣反对,因事关国家礼制根本,遂令朝臣廷议,双方坚持不下,尚在礼部观政的张璁亦上疏言此事,嘉靖帝大喜,“亟下廷臣议”,结果仍不能使他满意。三年后,皇帝的支持者增多,“复下廷议”,未果,后“自排廷议定大礼”。可见当时( )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热门试题
1.
(2025·河北承德高三上联考·2)汉武帝时期,推行“平准”制度,平准令丞如果遇见市场上一件商品价格过分低廉,就以较低价格收购;相反,当一件商品价格过分上涨,平准令丞就以较低价格抛售。这一制度的实施( )
2.
(2024·山东烟台一模·6)1904年,清政府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明确规定“各学堂皆学官音”:各国言语,全国皆归一致,故同国之人,其情易洽,实由小学堂教字母拼音始……兹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将来各省学堂教员,凡授科学,均以官音讲解。此举意在( )
3.
全国人大、五四宪法、日内瓦会议:_____
4.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20世纪初,橡胶需求增长,英国皇家植物园组织团队深入南美洲搜集橡胶种子,经培育后分发到锡兰、马来亚等地,西方资本公司转而在东南亚建立大量橡胶种植园。1905—1924年,东南亚橡胶在世界橡胶产量中所占比重由6.8%上升到了93.2%,仅马来联邦地区的橡胶种植园就有300个,西方资本投资额约为5000亿美元。——摘编自王林亚《从东南亚种植园看殖民主义生态影响》材料二二战结束时,马来西亚的经济已成为以橡胶、锡这两个农矿初级产品生产与出口为主的典型殖民地经济。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因英国资本撇出致使马来西亚许多大型种植园被废弃,政府将其划分为小块分配给马来人,同时鼓励开发新的小胶园,推广高产胶树与新型技术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政府在不适合种植橡胶的地区推动稻米与油棕等经济作物的发展。政府还通过调节国内橡胶产量和出口来维持与增加橡胶收入,以应对世界橡胶市场上合成橡胶的竞争。1979年,马来西亚等“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成员国与消费国签署《国际天然橡胶协议》,该协议生效后成功干预了橡胶市场价格的几次变动。到1988年,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摘编自姚昱《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材料三1952年,中国政府与锡兰签订贸易协定,用大米换取锡兰橡胶。50年代中国在海南等地尝试种植天然橡胶,后来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到24°范围内大面积成功种植天然橡胶的国家。21世纪初,中国橡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马来西亚等国投资建立橡胶加工厂或控股、参股当地橡胶企业。2006年,云南农垦集团在老挝成立了云垦云橡公司,与政府合作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发展橡胶产业,实施罂粟替代种植。——摘编自杨云匀、马俊《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研究》等(1)结合材料一,概述20世纪初西方资本公司在东南亚建立橡胶种植园的背景。(4分)(2)结合材料二,概括马来西亚政府在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转变中所做的努力。(4分)(3)简析中国与东南亚天然橡胶产业合作的意义。(6分)
5.
明代后期,苏杭等地不仅“州地宜稻者,亦十之六七,皆弃稻袭花”,而且“米贱丝贵时栽桑养蚕的收入为种粮收入的4至5倍,最高可达10倍,以平常年景而论,养蚕也比种粮的经济效益高出2至3倍”。据此可知,当时苏杭等地(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3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4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