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您现在位置:在线自测> 高考卷> 浏览试题
[主观题](2023·江苏高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商船来到中国,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逐渐被欧洲人了解。一些英国女性穿上了面料柔软舒适的刺绣服装。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略有规模的英国贵族豪宅中,至少有一个房间是用精美的中国丝绸墙布来装饰的。而当来自东方的纺织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在模仿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当时有些欧洲艺术家在接触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汲取了灵感,开始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摘编自刘海翔《欧洲大地的中国风》材料二晚清时期,大量的舶来品进入中国,西方服饰在沿海商埠随之出现,有些中国人开始穿西服。民国政府在1912年颁布《服制条例》,规定标准礼服以西服为主,后来各地出现了不少西服店。当时的北京,虽然作为外套的西服并未得到普及,但西式衬衣、针织衫、西裤等已逐渐得到推广。社会上也有反对易服的声音,认为穿西服是“崇洋媚外”“冒充上等人”。有人在《申报》上发文反驳:“欧化逐渐东开,国人多喜穿西装,取其穿之能有活泼的气象与振作的态度,而且便捷无拖沓。”与孙中山有关的中山装,其设计受到西服的影响,但衣领等部位仍保持民族特色。——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服饰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8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服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外服饰交流的意义。(4分)
收藏 查看答案
相关题目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