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
(16分)(1)基本情况:中国服饰文化以丝绸为载体;中国服饰在欧洲市场大受欢迎;中西服装元素不断融合;中国服饰风格对欧洲艺术产生影响。背景:新航路开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东西方之间联系加强;“中学西渐”出现,西方对中华文化倍加推崇;中国丝织业繁荣,手工业出现不同程度的进步。(2)特点:与西方侵略伴随而来;得到民国政府法令形式认可、推广;推广过程中亦存在反对呼声;普及程度不高;使中国服饰受到外来影响。(3)意义:服饰交流具有双向性和流动性,促使服饰设计更新与发展,推动服饰文化发展多元化;服饰是文明的重要承载,服饰交流利于促进各地区文化互学互鉴;特殊时期的服饰改革具有政治性意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试题答案:
(1)第一小问基本情况,由材料一“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可得,中国服饰文化以丝绸为载体;由材料一“来自东方的纺织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可得,中国服饰在欧洲市场大受欢迎;由材料一“模仿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可得,中西服装元素不断融合;由材料一“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欧洲艺术家在接触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汲取了灵感”可得,中国服饰风格对欧洲艺术产生影响。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材料一中的时间“17—18世纪”和“西方商船来到中国”、“海上贸易的发展”可得,新航路开辟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扩展,东西方之间联系加强;结合古代中国文化西传的相关史实可得,“中学西渐”出现,西方对中华文化倍加推崇;结合西传的丝绸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史实可得,中国丝织业繁荣,手工业出现不同程度的进步。
(2)由材料二“大量的舶来品进入中国,西方服饰在沿海商埠随之出现”可得,与西方侵略伴随而来;由材料二“民国政府在1912年颁布《服制条例》”、“规定标准礼服以西服为主”可得,得到民国政府法令形式认可、推广;由材料二“也有反对易服的声音”可得,推广过程中亦存在反对呼声;由材料二“作为外套的西服并未得到普及”可得,普及程度不高;由材料二“与孙中山有关的中山装,其设计受到西服的影响”可得,使中国服饰受到外来影响。
(3)由材料一可知,中国的丝绸传入欧洲,使得欧洲的服饰具有了中国特色,而材料二提到西装传入中国后,使得中国的服装也深受其影响,所以可以得出服饰交流具有双向性和流动性,促使服饰设计更新与发展,推动服饰文化发展多元化;由于服饰背后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服饰的交流就是文化的交流,所以服饰是文明的重要承载,服饰交流利于促进各地区文化互学互鉴;结合中国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出现与革命派的主张有关联的史实可得,特殊时期的服饰改革具有政治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