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
答题提示:(1)概括身份:分别回答中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英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2)表达观点:考生需要说明自己是赞同还是反对还是补充观点。(3)阐述理由:运用相关史实,围绕观点分别对中英两国的情况进行分析,史实正确,逻辑清晰,最后进行总结概括。示例:身份:英国:早期工厂创办者大多数是有一技之长的工匠或手工业主;中国:早期工厂创办者多为地主、买办、商人等,其中地主占比最大。评述:赞成学者的观点。理由: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时,资产阶级代议制已经确立,民主的政治氛围,使社会平等观念盛行;民主政府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工匠和手工业者创办工厂提供了政策支持。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官僚、地主、买办、商人最早与西方侵略者打交道,受西方工业文明影响最深;官僚地主、买办与政府关系密切,势力较大,更利于创办工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工匠和手工业者地位低下,经济实力不足。综上,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深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试题答案:
第一小问身份,据材料一“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马修·波尔敦是手工业主”可知英国早期工厂的创办者大多是拥有专业技术的工匠或者是具备一定管理经验的手工业主;据材料一“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可知中国近代早期工厂的创办者以地主、买办和商人居多,同时还有少量华侨,其中地主占比最高。第二小问评述,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唯物史观的相关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身份存在差异性,这是当时社会环境的差异性导致的,所以考生赞成该学者的观点,从整体的社会性质来看,18世纪的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资产阶级已经掌握了经济建设的主动权,而且宽松的社会政治氛围使社会平等观念盛行,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社会群体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的重视,而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在经历鸦片战争后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传统的手工业者和工匠遭受巨大打击,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英国政府积极支持技术创新,颁布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金融手段和政策手段鼓励企业发展,而晚清时期的中国在长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和列强侵略的影响下,缺乏资本、技术、资金、劳动力和市场等先决条件,工业化的领导权很容易落入买办和地主官僚手中,再加上封建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也更加乐意于扶植官僚地主、买办等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势力创办工厂,再加上封建官僚、地主和买办在列强侵略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最早与西方列强关系往来密切,成为最早一批具有近代化意识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