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
(1)全面抗战时期,适应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注重军事现代化。50年代,为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实行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国家发展战略。60年代前期,国民经济调整,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五六十年代,适应国家安全需要,重视国防建设;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认识到科技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2)新内涵:高度民主,高度文明。意义:适应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探索。
试题答案:
(1)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分析即可。依据材料一中“1938年”“毛泽东《论持久战》”等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可知,全面抗战时期,适应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注重军事现代化;依据材料二“1954年9月”“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 等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可知,为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实行以工业化为重点的国家发展战略;依据材料三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等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可知,60年代前期,国民经济调整,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2)第一小问新内涵,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概括即可。依据材料四中“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可得出经济上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上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思想上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适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