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高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4·广东高考·15)1942年,围绕是否用非暴力方式保卫印度的问题,经过与尼赫鲁的多次争论,甘地表示不反对武装抵抗法西斯,支持尼赫鲁用武力保卫民族利益的立场。这( )
A
揭示了甘地宗教信条的转变
B
体现了国大党斗争的策略性
C
掀起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D
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材料可知,甘地对尼赫鲁的支持,体现了他对斗争方式的思考和对当前国际情况的判断,所以符合国大党斗争的策略性,故选B项;甘地始终是虔诚的印度教徒,斗争方式的变化与甘地个人的宗教信仰变化无关,故排除A项;虽然甘地表示支持用武力抵抗法西斯,但这并没有直接引发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故排除C项;虽然甘地支持了反法西斯,但他的这一立场并没有直接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故排除D项。
相关题目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2024·甘肃高考·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1866年,总理衙门令派出游历之人,“沿途留心,将该国一切山川形势、风土人情随时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晚清中国人的海外旅行及写作,小则增广见闻,备述异国风情,大则察考制度,推动社会进步,甚至改造思想、知识,重绘世界之图景。——摘编自《异域与新学:晚清海外旅行写作研究》材料二旅行可使国人于国内各地山川之形势,人物之分布与国防之重要,一一有正确之了解,就国家方面,旅行可联络感情,把爱一乡的观念,扩大到爱整个的国家。此外,我们应于欣赏山水之余,关怀前贤往哲之嘉言懿行,所以游西子湖,应联想岳武穆的精忠。——摘编自抗战时期的《旅行杂志》材料三每一个旅行者都将是祖国开发的一员。旅行团的组织是要把过去只有少数人享有的旅行权利扩张到广大的社会阶层中去。农村和工厂的劳动英雄会有交换旅行。团体旅行充实了集体生活的内容,对于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摘编自1950—1951年的《旅行杂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不同时期国人对旅行功能的认识。(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针对问题(1)得出的认识,联系时代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
(2024·江苏高考·9)图2为陈奇峰1951年创作的漫画《不让盗窃分子破坏》。该画意在( ) 图2
10.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下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2024·天津高考真题·5)下表所示英国对华贸易的总体状况,直接导致了英国对华贸易额及流入中国的白银统计表(单位:万英镑)
(2020.7·江苏高考·6)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入洋纱织布。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主要反映了
热门试题
1.
(2023·安徽蚌埠三模·6)图6上图是“东北财经委员会调查统计处”编制的《敌伪时期东北产业分布图》。此图的绘制背景是
2.
(2020·吉林长春三模·33)1809年,瑞典议会通过的宪法规定:设置由议会选举的行政监察专员,以议会代表的身份监督所有行政官员。20世纪初,英、法、美等国纷纷仿效瑞典的做法设立了类似的机构。这一政策
3.
911事件于______年
4.
(2024·江西赣州高三一模·11)泛雅典人节是公元前6世纪雅典人祭祀城邦保护神雅典娜女神的节日。在这一盛大的节日里,雅典人连续多日进行音乐、史诗吟诵、体育竞技等比赛活动,之后还有隆重的巡游、百牛大祭以及飨宴胙肉等宗教活动。泛雅典人节( )
5.
(2024·河北邯郸二模·5)洪武九年(1376年),明朝宣布改革行省领导体制,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号称“三司”。“三司”各司其职,每遇“大事”,布政使须“会都、按议”,再申报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特别是遇到地方“民变”或动乱,布、按二司无权调动军队,须向朝廷申报,再由都司出兵。据此可知,明初“三司”体制(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2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