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1·安徽黄山二模·24)商代青铜器上常用纹饰是以饕餮纹、夔龙纹、虎纹、云雷纹为主,体现了狰狞之美。春秋战国时代青铜纹饰的内容则以现世生活的写实场面为主要题材,如采桑、宴乐、射礼、水陆攻战等。青铜纹饰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
铸造工艺的进步
B
礼乐制度的崩溃
C
生产关系的变革
D
人本观念的凸显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以现世生活的写实场面为主要题材”可知青铜纹饰凸显出以人为本的观念,故选D项;青铜纹饰的变化反映审美、思想观念的变化,和铸造工艺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礼乐制度的崩溃,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但材料中青铜纹饰的变化不足以体现生产关系的变革,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09·福建文综·14)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
帝王称谓往往是其权威性及合法性的象征,而宋代常以“官家”称呼皇帝。这一称谓事实上已多少把“官家”视为职业分类,与“农家”“渔家”“酒家”等置于同一层面。这折射出宋代( )
(2022·浙江高考·16)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地方习俗互相抵触的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间是有纠纷的,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于是,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这)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上述材料反映出( )
(2013·山东文综·10)《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2019·江苏扬州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 )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2019·广东汕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6)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大明通行宝钞(纸币)的发行机构曾发生重要变化。观察下图,这种变化产生的背景是,当时
(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2024·山东枣庄二模·2)刘邦立汉以后重建封建制度,陆续分封诸侯王和列侯,然而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双轨体制”只施行于关东地区,在关西地区则采取全面郡县的一元统治体制。统治者旨在( )
(2017.海南高考.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热门试题
1.
(2018·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由于商业发展和繁荣,中国的富庶地区有着较高的生活水准,然而,明清时候的中国,技术创新并没有鼓励性的回报,理论极不发达;最重要的是,新儒家意识形态没有面临重大的挑战,而商人无法利用他们的财富来获取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各方面的权力从而抗衡国家的权力。与欧洲情况不同的是,晚期中华帝国维持灿烂的商业的原因不是新儒家世界的衰弱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崛起,而是帝国庞大的领土和人口所带来的巨大市场和王朝中期特有的长期政治稳定。 ——据赵鼎新《为什么“领先世界”的明清没有发展出现代资本主义?》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明清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闸述须有史实依据。)
2.
(2022·湖南邵阳·4)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
3.
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
4.
(2008.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5.
积极进取的精神对于政治成功往往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些历史背景下,中国带有原始朴素色彩的“重柔者吉,重刚者灭”的辨证法应用于政治生活中,有时也表现出有效的作用。以下主张符合“重柔者吉”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86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9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82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7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