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0·辽宁沈阳高一第一学期期末·3)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周边各族也逐渐融入华夏族。这一过程反映了
A
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
B
中外交流渐趋频繁
C
“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
D
少数民族南迁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华夏”是一种文化、政治实体,随着各族的逐渐融合,逐渐形成了华夏认同的观念,故选C项;“华夏”是一种文化、政治实体,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战国时期周边各族亦属于中华,不能算作外国,排除B项;中原之外各地方都有少数民族,并没有统一的迁移方向,排除D项。
相关题目
明太祖曾指出:“圣人之治天下,四海之内,皆为赤子,所以广一视同仁之心。朕君主华夷,抚御之道,远迩无间”。(《明太祖实录》)明成祖朱棣也认为:“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明太宗实录》)以下对史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2020·山东威海一模·19)1952年4月,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直接与英国、法国、西德等11国签订了总值达22400万美元的贸易协议,与日本工商界代表签订了总值达6000万英镑的贸易协议。这表明当时我国
(2024·山东烟台一模·14)表1为不同历史时期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分布情况。它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表1
(2020·江苏盐城三模·7)孙中山认为:“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它。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便用不着……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据此可知,孙中山( )
(2022·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2)孔子整理编订的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除《乐》毁于秦火,其他五部经典传承至今,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下列关于五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3年“蝗蔽天下”,前235年“天下大旱”,前230年和前228年又都是“大饥”……后来秦始皇称自己的功劳为“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秦始皇对自己的称赞主要是基于( )
(2010·山东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2013.安徽文综.12)图2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汉唐间安徽境内水利兴修统计示意图。它反映了这一时期
(2016.海南单科.5)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2020·海南高考·1)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此举
热门试题
1.
(2022·湖北高考·12)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据统计,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由此可以看出
2.
(2018·四川自贡·1)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了以下图片,其探究图中工具最有可能出现的朝代为
3.
(2023··10)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由邓子恢主持修订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规定:“为了照顾社员种植蔬菜或者别的园艺作物的需要,应该允许社员有小块的自留地”,并规定“每口人所留的土地至多不能超过全村每口人所有土地平均数的百分之五”。这体现了
4.
(2024·山东枣庄二模·8)有学者认为,“它”消灭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根基,没有这场深刻的社会大变动,不把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从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民主化、工业化和和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它”指的是( )
5.
(2024·江苏南通三模·13)16、17世纪,治安法官掌控了英国地方政府的司法与行政大权,他们主要由乡绅担任,需经国王任命,受枢密院管辖,但不领取国家俸禄。治安法官施政过程中不仅要遵循王国政令,也离不开教区官员和民众的支持。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599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5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2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