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专题练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0·山东泰安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8)下表是1884—1900年,欧洲列强在非洲侵占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领土和人口的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
西方各国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商品输出
B
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世界殖民体系逐步形成
C
德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侵占领土最多
D
葡萄牙在柏林会议上提出了“有效占领”原则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1884—1900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欧洲列强在非洲侵占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领土和人口”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欧洲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故选B项;“开始了”一词说法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商品输出即已开始,排除A项;侵占领土最多的国家是英国,排除C项;“有效占领”原则是列强共同讨论的,而非葡萄牙单独提出,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3·江苏高考·2)建安十八年(213),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恢复古代九州之制,“省幽、并州,以其郡国并于冀州”,裁撤本为孙权控制的交州。至建安二十四年,将全国州数始终维持在九个。曹操复古改制的实践体现了( )
(2024·山东聊城三模·3)西汉初年,统治者将帝国的疆域划分为“关中核心区”“关外直辖地”和“关外王国”等若干区域(如图1所示)。其中,七个异姓侯区域均属“关外王国”。当时这样划分主要是为了( )图1 汉初政治地理构建示意图
(2016.1·内蒙古学业水平·11)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高一第一学期期中·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里的“公天下”是指
(2020·天津河北区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5)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边疆管理也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元朝设立的军政机构有
(2014.福建文综.15)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2015·江苏苏北四市一模·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 的做法
(2019·河南鹤壁高一第二学期期末·5)在洋务派创办官督商办企业的同时,中国社会还出现了一些主要由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投资的企业,采用机器进行生产。这表明当时中国
(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州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
(2022·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2)下图为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家居图》。生动地呈现了织布、酿酒、舂米、饲鸡和车马、武器等场景。此图可用来说明当时
热门试题
1.
(2022·安徽省江南十校一模文综·27)有学者认为,洛可可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契合,其秘密即在于这种纤细入微的情调,以淡色的瓷器,色彩飘逸的闪光丝绸的美化的表现形式,在温文尔雅的十八世纪欧洲社会面前,揭露了一个他们乐观地早已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由此可见,当时
2.
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表1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表1
3.
(2023·安徽皖江名校高三上开学·2)某学者总结了中国古代“士”这一概念产生演变的过程,如下表所示。与战国时期“士”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4.
(2024·广东广州·23)17世纪,法国巴黎街道上安装了几千盏需要人工点燃的街灯,“点灯人”成为新的职业。“点灯人”曾提灯点灯,照亮了巴黎300余年。“点灯人”后来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主要是因为( )巴黎街头的“点灯人”
5.
(2023··2)现代学者对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如“制度性腐败说”“六国余孽说”“区域文化冲突说”“强置郡县说”“‘故地“新地’不同政策说”等。关于秦朝骤亡原因的认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5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