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11)中世纪西欧的社会是统一与分裂并存:统一实现于精神领域,即“大一统”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分裂体现于现实领域,也就是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君的封君,不是我的封君。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
A
契约观念开始出现
B
世俗权力逐渐加强
C
“民族情感”的缺乏
D
庄园经济根深蒂固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材料“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表明欧洲封建社会中民众只知有其领主不知有其国家,还未对国家产生归属感,C正确;A项“开始出现”表述错误,排除;B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故而不选;材料没有体现庄园经济,D错误。
相关题目
图1是1500—1600年欧洲中心城市历史变迁图,这可以用于研究( ) 图1
下面是二战后美国对外实施经济制裁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格(部分),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叶剑英说:“敢不敢打我军从来没有打过的大仗,敢不敢攻克敌人的大城市,敢不敢歼灭敌军的强大兵团,敢不敢夺取更大的胜利……已成为我军当时战略决策的重大问题。” 当时“我军战略决策”的主要目的是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近代以来中国的世界史研究——据于沛《学术史研究是建构世界史自主知识体系的源头活水》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特点,并选择其中两个阶段加以说明。
汉朝注意开发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在河西走廊设置酒泉、张掖、敦煌、武威四郡后,逐渐有计划地向这里进行移民,至西汉末年河西四郡的人口已达二十八万多人。同时,政府又给徙民和田卒提供必需的农具。上述做法( )
1919年,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这有助于
(2024·吉林二模·7)1924年,有人评价时局时曾有这样的表述:“北京所发生之事实,于全国无重大影响。北京乃一隅,而非全国,且不能统治全国。”材料表明当时
斯巴达人入侵雅典时,雅典青年在愤怒情绪的驱使下要求马上出战。伯里克利在议事会主席团的支持下,拒绝召开公民大会或任何特别会议来讨论主动出战。伯里克利意在
明洪武年间,基层实行里甲制,设里长、甲首,负责田粮丁数、催办钱粮等。里长、甲首实行轮换制,如按照富裕程度,排在前十的人家每户轮流担任里长一职,任期一年,十年为一轮。这一举措
(2022·安徽省江南十校一模文综·27)有学者认为,洛可可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文化的契合,其秘密即在于这种纤细入微的情调,以淡色的瓷器,色彩飘逸的闪光丝绸的美化的表现形式,在温文尔雅的十八世纪欧洲社会面前,揭露了一个他们乐观地早已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的前景。由此可见,当时
热门试题
1.
(2019·广东深圳二模·25)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境内钱塘江一带遭到海湖侵袭,万亩农田被淹。吴越国王钱镠(liú)组织人力修筑海塘堤坝,使钱塘江附近逐渐变成富庶的农业区。这反映了
2.
(2018·河南安阳一模·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妇女奋起维护自己的权利。开始只限于中产阶级妇女,且只针对中产阶级的妇女问题,到了七十年代中叶,妇女运动席卷全球,第三世界国家的妇女也投身于这一运动,并不再局限于中产阶级的妇女。早期参加妇女运动的人,大都是六十年代学生运动最高潮时期的参加者。六十年代晚期和七十年代的斗争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男女之间的不平等。政府制定了一项名为“应予接纳”的纲领:要求企业录用资历良好的妇女以及少数民族妇女。在英国,六十年代后期通过一项同工同酬法案,规定妇女男子同工同酬。法国则在七十年代中期建立了一个专门为妇女服务的部门,德国政府也成立了专门处理家庭及青年事务的机构。 ——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西方文明史II》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妇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妇女运动的影响。
3.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4.
(2019·四川绵阳一模·30)下表为19世纪40-60年代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人数的统计。导致下表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5.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有如下记载: (郑文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32年),助楚击晋。 (郑穆公)三年(公元前625年),郑发兵从晋伐秦,败秦兵于汪。 (郑穆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07年),与宋华元伐郑。 灵公元年春(公元前605年),楚献鼋于灵公。 襄公元年(公元前604年),楚怒郑受宋赂纵华元,伐郑。郑背楚,与晋亲。 (郑襄公)五年(公元前600年),楚复伐郑,晋来救之。 从史学研究角度,据材料得出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