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山东临沂一模·1)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形成的以“国”为中心的地域组织逐渐取代传统的氏族群体,“邦”“国”“邦族”“国族”等地域组织概念已没有明确的界限。这表明
A
宗法观念瓦解
B
国家制度成熟
C
礼乐文化鼎盛
D
族群融合加强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据材料“各地形成的以‘国’为中心的地域组织逐渐取代传统的氏族群体”、“‘邦’‘国’‘邦族’‘国族’等地域组织概念已没有明确的界限”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地域组织逐渐取代传统氏族群体,邦、国等地域组织概念已没有明确的界限,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氏族群体之间的融合,即族群融合加强,故选D项;宗法观念在宗法制瓦解后长期影响中国古代甚至现代社会,排除A项;西周时期就有相对成熟的国家制度,时间不符,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并非礼乐文化鼎盛,排除C项。
相关题目
(2023·山东中学联盟高三12月联考·4)隋唐时期,文人士大夫,除个别人坚守道统而排斥异端之外(如韩愈),一般都是随意出入于三教之间,或外修儒服而内通佛理,或一边求仕一边修仙,自己不以为怪,别人也司空见惯这一现象反映了
战国时代,“五谷”之说已相当普遍地使用,但所涵盖的内容却不尽相同,或无稻,或无麻,或无黍,但必有粟(稷)、菽(大豆)和麦。据此可知,当时( )
汉代郡守有权任命属吏,属吏往往与郡守结为一种私恩关系,他们心目中只有郡守而无朝廷。这一状况
(2018·江苏七校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22)“一个服役的军官在接受他的上级交下某项命令时,竟抗声争辩这项命令的合理性或者有用性,那就会非常坏事,他必须服从。但是他作为学者而对军事业务上的错误进行评论并把它提交给公众来作判断时,就不能公开地加以禁止了。”在此,康德强调了
《史记》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2025·广东肇庆高三一模·16)如图为冷战时期苏联创作的讽刺漫画《先生,我们一定会将你们的人道主义援助用于和平目的》。该漫画意在说明( )注:箱子上有“美国制造”的字样
(2024·北京西城区一模·12)有学者认为美国独立战争前,移民在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里已基本上融合在一起,铸造成美利坚民族的雏形,但来自非洲的黑人移民并未能有效融入其中。这是由于( )
19世纪80年代,中国一批开明人士强调“泰西富强之道,在有议院以通上下之情,而他皆所末”,同时又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凡事虽有上下议院议定,仍奏其君裁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
表2表2是1559—1602年英国贵族地产减少状况(单位:个)。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2024·福建龙岩高三一模·1)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酒器,为前所罕见。据此可以推知,当时该地( )
热门试题
1.
(2018·四川绵阳一模·28)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2.
(2023·湖南怀化·22)战国时期的屈原和西汉时期的某一人物先后流寓湖南,他们写出了大量富于创造性的作品,反映出忧国忧民、不懈探索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开启了湖湘文化的源头。这一人物是( )
3.
(2024·广西中考·14)拿破仑亲自督促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在参政院召开的107次讨论会中,他直接主持了55次。这体现了拿破仑( )
4.
(2024·重庆高考·2)北魏均田令规定,奴婢按编户民标准授田,但要求“奴从耕,婢从织”。北齐均田令规定“奴婢限外不课田者皆不输”。隋承齐制,大业元年(605)又规定“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依附民)之课”。这意味着( )
5.
(2022·山东省菏泽市一模·4)表1是古代东亚地区使臣往来统计表。这表明,在明代表1(→表示使臣出使方向)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78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