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往一系列渐进变化的积累”。下列各项属于这种“积累”的有
①自然科学新理论的应用 ②工场手工业的不断发展 ③民主共和制度普遍实施 ④海外殖民带来丰厚资源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材料中“是以往一系列渐进变化的积累”表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条件,而自然科学新理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故①错误;工场手工业的不断发展是技术条件,故②正确;民主共和制度当时未能“普遍实施”,故③错误;海外殖民带来资本、资源和市场,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相关题目
(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第二次联考·3)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
(2024·福建莆田二模·2)陕西某博物馆中的一枚汉代铜镜背面铸有铭文“天禄辟邪曰有喜,上有龙虎四时置,长保二亲乐无事,子孙顺息当大富,侯王寿命长,多贺君家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从中可以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
(2023·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测试·22)有俄罗斯学者评论:“勃列日涅夫领导的党的机关与其说是为了帮助经济机构发展合理的自主精神,毋宁说是妨碍它们这样做。”该评论揭示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
1933年3月10日,美国宣布停止黄金出口;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6月5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这主要表明罗斯福新政
它“修筑了通向全国的驿道,驿站、要塞和烽火台及两条干线和无数支线将全国联成一个整体;没有铁器、文字、不使用货币……这一切不妨碍其成为拥有先进农业技术的16世纪的集权帝国”。这一帝国是( )
1895年,面对险峻形势,清朝朝野一时议论纷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895年5月11日 光绪帝颁发朱谕:嗣后我君巨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勿存懈志,勿骛虚名,勿忽远图,勿沿故习,务期事事核实,以收自强之效, ——《清实录·德宗实录》 1895年7月19日 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上奏:(俄国)与中国乃二百余年盟聘邻邦,从未开衅……(俄)此次为我索还辽地,虽自为东方大局计,而中国已实受其益,倭人凶锋藉此稍挫,较之他国袖手旁观,隐图商利以相去远矣。正宜乘此力加联络,厚其交谊,与之订立密约。 ——张之洞《密陈结援要策片》 1895年7月20日 陕西道监察御史史熙麟上奏:(洋务新法)皆为邪说,商货已变,并及朝政,军器已变,并及文事,尽破成例,尽坏成法。 ——史熙麟《法无可变宜斥邪说以塞乱源折》 1895年某月某日 苏州秀才包天笑(时年19岁):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为什么被挫于一个小小的日本国呢?读书人除了八股八韵之外,还有它应该研究的学问吗?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 评析上述材料中的言论。(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中一人或多人的言论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得到了人大会议代表的高度赞扬,旅大市代表刘立富说,他从小就当小贩学徒,卖过豆腐,十四岁就在码头上背豆饼,“挨皮鞭,挨木棒是家常便饭。可是现在,我们这些被瞧不起的人当了工厂的主人,国家的主人公了!”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以用来说明
(2023··6)表1所示为某学者研究洋务军工企业时得出的四个分论点。由此可推知,他的总论点最可能是,洋务企业表1
明清时期,旅居外地的晋商之间发生纠纷,一般不直接起诉,大多数情形是在会馆的行会内部协商调解和仲裁是非,并且共同议罚,争议双方当事人都必须服从,否则会受到晋商同仁的排斥。这表明( )
近代欧洲一位著名思想家说:“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规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该言论反映了
热门试题
1.
(2024·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4)下图1为河南禹县白沙1号出土宋墓壁画,画面正中位置砖雕桌案,两侧又雕出两把椅子;以及袖手对坐的墓主夫妇。两人皆侧身面东观看东壁的乐舞表演。这类夫妇宴饮壁画在宋代墓葬中很常见,如图2是禹县白沙2号墓《夫妇宴饮图》。这反映出当时( )
2.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3.
右图为中国古代一部科技著作的目录的部分内容。该著作
4.
(2017·江苏苏州·4)《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
5.
(2023·辽宁鞍山一模·9)图1证书上写着“卓士闳,年五十岁,男性。浙江省奉化县公民,应甲等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此证。”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二月”,并加盖各类印章。该证书表明图1 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