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2·福建省福州市高中毕业班3月质量检测·8)1939年、西南联大通过《防空委员会组织大纲》,组建防空委员会,下设警备、救护、避难指导三组,由校警、校工、校医、军事教官、学生、教职员等编成。这一举措
A
弘扬了民主治理精神
B
践行了全民动员理念
C
保障了正常教学秩序
D
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西南联大组织的防空委员会由校警、校工、校医、军事教官、学生、教职员等编成,这个组成说明当时国难当头的大背景下,全民动员进行防空工作的理念,故选B项;题干中防空委员会的设立并没有说明是通过民主方式决策建立的,所以不能得出弘扬民主治理精神的结论,排除A项;在日军经常轰炸和空袭的大背景下,防空委员会没法保障正常教学秩序,只能尽可能保障学校师生与职员的安全,排除C项;西南联大所做的是建立防空委员会,保障师生和教职员的安全问题,不属于抗战范畴,所以不能体现贯彻全面抗战路线的结论,排除D项。
相关题目
西周时期的何尊、大盂鼎、大克鼎等青铜器上的铭文让我们看到:贵族们受到王的赏赐,然后为亡祖亡父做器祭祀,赞扬先祖的品德;最重要的是祈求先祖降福,“子子孙孙永宝用享”。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2024·浙江天域名校大联考一·14)1914年8月德军涌入比利时,到9月的第一个星期,德军已经进入法国,似乎准备好占领法国。英法联军顽强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拯救了巴黎,但他们没能力把德军赶出法国。这一战役是
(2020·全国Ⅰ卷高三五省优创名校第四次联考·25)汉、魏时期的州郡长官可以自行选用僚佐;北周、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多归吏部选授;至隋朝时,地方大小之官,悉由吏部任命,而且县佐须用别郡人。材料中地方官选用的变化
(2024·湖南师大附中二模·10)1978年以后,逐渐催生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农民工”群体;到了90年代,大批的农民工“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甚至出现了“离土不返乡,进城又留城”的现象。这一变化( )
下表是部分文献记述的明朝时期某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当时( )
(2025·江苏淮安开学联考·8)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 )
军权、财权、人事行政权等集中于君主为核心的中央是秦汉以来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晚清时期,地方督抚权力坐大,使这一基本态势发生重大改变发生在( )
(2024·山东泰安二模·7)1932—1934年,中国共产党纪念巴黎公社的主题是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1937年3月,中国共产党报刊《救国时报》指出:巴黎公社是民族团结,一致御侮的榜样,是法国一切有民族意识优秀分子的结合,呼吁救国御侮必须团结并动员一切力量。这一变化表明,1937年初( )
董仲舒认为,“天人感应”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突出表现在人类社会的治乱与天道运行之间的关系上。具体来说,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状况会影响到天道的运行;反过来,天也会通过灾异或祥瑞来体现对人间社会治理情况的评判。这表明汉代( )
如表是195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布告》内容。该布告反映出新中国( )
热门试题
1.
新中国建立之初,周恩来提出“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外交人员需要师团级以上干部,并且政治上忠实可靠、有相当丰富知识、懂外语,谨慎周详、坚决执行政策的同志。对此,有学者认为这也是对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充分体现。下列外交政策最适合解释该学者认识的是( )
2.
(2018·福建福州毕业班质量检测题·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国际迁移流的形成集中于沿海地区,国际迁移的流向主要从闽粵两省流向诸迁入国。 ——摘編自朱国宏《近代中国大規模的国际迁移:1840~1949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推动南洋华侨对中国的向心力。1928年,新马华侨为声援国内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济南惨案”而发动反日远动,这次运动深入到普通的中下层华侨群体。中下层华侨移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朝一日衣锦还乡,在家国存亡之际,其对宗亲、家乡的关注,就更容易升华为对中国国家的认同。当地政府对华侨法律身份、政治权力的限制和经济上的排华活动,使得华侨难以认同当地政权。日本对南洋的经济扩张使南洋华侨、华商惑到切肤之痛,而抵制日货成为反日运动最为频繁使用的武器。中国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国内政权统一,解决了华侨社会对政权认同的困惑,大大减少南洋社会各种派别之间的争斗。 ——摘编自庄国土《从民族主义到爱国主义:1911—1941年间南洋华侨对中国认同的变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国国际移民流向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1—1941年间南洋华侨“中国认同”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所产生的影响。(13分)
3.
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时期。下列项中,无法直接反映“大变动”特点的是( )
4.
(2023··16)下面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实施经济制裁案例统计表,这反映了
5.
(2024·八省八校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湖北卷·14)1952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工业产值增加了18倍,而农业仅仅增加了42%;与战前的1940年相比,工业增长了1.3倍,农业只增长了10%。这说明当时苏联(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