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北京顺义区一模·4)下面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表。清前期人口统计数字比明初增加的因素有
①海外贸易的发展 ②摊丁入亩的政策
③高产农作物的推广 ④粮食产量的增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的发展”说法错误,故①错误;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有利于人口的增长,故②正确;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有利于人口的增长,故③正确;高产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为人口的增长提供物质基础,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相关题目
(2023·天一大联考毕业班阶段测试·3)公元前500年左右,贵族与非贵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危及城邦的稳定,于是就有一个政治家进行改革,把以血统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改变成以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结构。这场改革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出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这带来的影响是
福建漳平至今保留着30多首革命歌谣,如《工农红军》:“工农红军大救星,打倒土豪有田分。实行共产来革命,百姓才得有安身。”这一歌谣
(2024·北京海淀区二模·13)《新全球史》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一系列革命席卷了整个大西洋世界,给欧洲和美洲的政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转变。以下属于这一时期欧洲和美洲革命共同点的是( )
《清会典》规定奴仆优伶皂隶不得穿用丝绸、绢缎、纱罗等,但1890年12月的《申报》写道,上海人无论贫富贵贱“几至无人不绸,无人不缎”,“向之穿布者,今必服洋绸矣;向之穿绸者,今必穿缎矣”。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凡在现在所处环境中,竭尽一切人力的可能,仍找不到完全自给和安居乐业机会的家庭,我们均将尽力在新的环境中给予重新开始的机会。”为执行这一原则,罗斯福政府
下表是20世纪50—80年代美国关于对日本和欧共体贸易的有关规定。这些规定折射出( )
(2024·陕西咸阳一模·2)秦王政十八年,一名寡妇隐匿其子家产。经官员审理查验她的田宅、布肆、舍客室、马、债款后,照法律规定确认她“匿訾(资)税直(值)过六百六十钱”。这一记载可以说明当时
20世纪50年代,苏联研制的计算机只能进行每秒3000次的运算,而美国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却达到每秒15000次。60年代后期,苏联成功缩短与西方计算机技术的差距。这表明
(2021·山东济南高三学情诊断考试·9)1950年11月初,我国东北地区许多厂矿企业开展了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此后全国性的生产劳动竞赛和增产节约运动也随之展开。1951年3月,山西的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领导的互助组,向全国各地发出爱国增产竞赛挑战书。这一运动
热门试题
1.
(2024·河南郑州三模·9)中世纪的学校面向整个基督教世界招生,来自相同地区有着共同语言和文化的学生组成不同的民族团。民族团是维护身在异国他乡学生利益的重要机构。“民族团”的出现( )
2.
明朝成化年间,休宁知县颁布《教民条约》:“父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夫和而妻柔,此民之乘彝而家道之所由昌也。”宗法族谱之设,所以别族类、明亲疏,古人敦本深源之意也。据此可知《教民条约》的颁行意在( )
3.
15世纪,一名意大利商人援引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阐述,认为商人的尊贵之处在于商人能推进公共福祉,并且只有具有知识的商人才能解决国家经济问题,他把商人看作“理想的”公民。这表明( )
4.
(2020·重庆B卷·2)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5.
有一位西南联大的学生回忆说:“我是1938年秋进入联大的。当我一入云南境内,感到愕然的是许多云南人不知有‘蒋委员长’,而只知有‘龙主席’(即云南省主席龙云);他们甚至不用中央币,而只用滇币。”这反映出当时(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62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71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2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