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安徽“省十金科”高三联考·9)下表为中华民国三十年重庆5家政府企业产品的产量统计情况(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活跃了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
B
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C
为持久抗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D
冲击了官僚资本的地位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中华民国三十年指的是1941年,当时处于抗战相持阶段,由统计情况表可知,当时重庆5家政府企业的产品都是军需品,所以这为持久抗战提供了有力的军备支撑,故选C项;统计情况表中的产品都是军需品,是服务于当时前线的抗战需要的,而不是活跃内陆的经济发展的,排除A项;题干中只有民国三十年的产品种类,没有与之前进行比较,不能得出产业结构调整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中的政府企业产品是用来供应前线抗日需要的,与官僚资本不存在竞争关系,所以不会冲击官僚资本的地位,排除D项。
相关题目
上海画家鲁少飞于1937年年底创作的一幅漫画《制日寇死命的华北游击战》,描绘了中国士兵骑着战马勇敢冲锋砍杀日寇的景象。该作品反映了当时( )
(2020·天舟文化全国高三质量检测·27)明朝前期“江浙犹尚朴素,子弟得乡举始著绸缎衣服”,而明朝中叶以后,“不论富贵贫贱,在乡在城,男子俱是轻裘,女子俱是锦绣,货愈贵而服饰者愈多”。材料反映出当时
爱国诗人邱逢甲率绅民上书清政府:“和议割台,全台震骇。……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如倭酋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以下符合邱逢甲践行其誓言的行动是
(2018·浙江湖州高中八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期中·12)据人民日报消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7月至9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搜寻、发现并确认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这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甲午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经远舰”管带是
(2018·湖北武汉二月调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以传教士为主的来华欧洲人士,大量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古典经籍,不仅开创西方汉学先河,而且对欧洲近代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耶稣教士定期向教会汇报中国情况的书信,是当时介绍中国思想文化最主要的材料。不少传教士把中国经典古籍翻译介绍到西方,解说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了欧美的汉学研究。例如殷铎泽译《中庸》《大学》《论语》,柏应理作《西文四书直解》,卫方济译《四书》《孝经》《幼学》……。 ——摘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20世纪以前来京的传教士,大多坚信西方文化绝对优于东方文化,中国文化落后低下,应予取代,只有基督教才能救中国……为了争取更多的信教徒,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学校,但在教会学校里同样弥漫着浓烈的西方文化优越的气氛。 ——摘自左芙蓉《北京对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20世纪初,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成功、清政府垮台等重大变革,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气象,西方人又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汤普森的《北洋之始》正是这样一部著作,本书作者作为一名外国传教士,他在描述中国特别是中国文化时始终是持一种肯定的态度,与19世纪西方人往往带有歧视意昧和疑难色调的记述不同。可以说在新世纪,作者的这部著作让西方人重新认识觉醒中的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自牛红菊《<北洋之始>探究——外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文化》 (1)据材料一、二,指出欧洲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态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4分) (2)据材料一、三,概括欧洲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认识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11分)
(2025·陕西榆林高三模拟·4)有学者研究发现,从秦惠文王始设相到秦朝灭亡的百余年间,担任秦相要职者24人,而国籍可考者17人中有16人是以客卿的身份任相的。这反映出秦( )
图4为中央苏区时期的“攻城”与“抄袭要塞”儿童教育游戏,据此( ) 图4
(2024·陕西咸阳一模·21)法国政府先后于1880年和1882年颁布义务初等教育法,把公民教育设置为学校优先开展的科目,并从制度上和经济上保障全体适龄儿童入读初等学校。同时,不少共和派政界和学界知名人士纷纷执笔为初等学校编写教科书。这些做法
(2023·陕西宝鸡一模·11)卢梭在其教育学专著《爱弥儿》一书中论述了他的自然教育思想:“人生而平等,而文明社会的出现使人丧失了自己的本性,因此要遵循自然的原则,顺乎人的自然天性,使教育和人的身心的自然各阶段相一致。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育自由、独立的道德理想国新人。”卢梭的教育思想本质上体现了
(2016·浙江文综·17)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热门试题
1.
(2014.安徽文综.15)“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超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2.
(2018·山东日照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据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等整理 上表为近现代英国、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简表。从表中提取有关两国贸易政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2019·安徽合肥一模·12)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陈序经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还有学者提出将四书五经束之高阁,甚至主张废弃汉字,改用世界语。随后,《新青年》杂志发表陈独秀的文章,对这种主张加以批评和解释,并表示该杂志同仁也不同意这种观点。这表明
4.
“从佃耕的农人那里收到的地租、牧群的头数、牲畜所需的饲料的量、下次播种所需的种子的量,以及关于灌溉设施和灌溉计划的一切复杂的细节,都得上账或记录。管理事项和账目,是用削成三角尘头的芦苇秆当笔,刻写在泥板上;然后将泥板烘干,以便于保存。”这可以说明( )
5.
21世纪的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于2020年2月发布,70年前,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令的实施(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