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北魏迁都洛阳后,曾将鲜卑、羌等族人民迁徙至京师,由政府授田。据史料记载,这些代迁户常不安其居,“所得公田,悉从货易。……露田虽复不听卖买,卖买亦无重责”。这实质上反映出当时北魏( )
A
民族交融与封建化面临挑战
B
制度设计滞后于时代发展要求
C
土地私有推动政府汉化进程
D
农民与地主间的利益冲突缓和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北魏迁都洛阳后推行均田制,但代迁户如鲜卑、羌族不安于农耕生活,买卖公田,露田买卖也无重责,这表明鲜卑等族对汉族农耕文明不适应,抗拒封建土地制度,民族交融和封建化进程遇到阻力,故选A项;均田制设计本为适应时代发展,但执行中出现问题,并非制度本身滞后,排除B项;土地买卖现象可能反映私有化,但代迁户的行为阻碍汉化而非推动,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代迁户与政府关系,未体现农民与地主冲突,且北魏民族矛盾更突出,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0·全国Ⅰ卷高三五省优创名校第四次联考·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金)章宗朝(公元1189~1208年),黄河曾三次决口,明昌五年(1194年)八月,黄河阳武故堤决堤后,章宗命参知政事马琪、胥持国行省事,节制沿河数路之州县官员征发赋役,全力治河。明昌六年四月修河防毕,行省罢。为解决女真人户的贫困这一难题,承安五年(1200年)九月,章宗以枢密使宗浩、礼部尚书贾铉佩金符行省山东等路括地。这种做法是女真统治者以国家的强制手段,把民地括为官地,以满足女真猛安谋克户对土地的需求。泰和三年(1203年),蒙古边衅又起,金廷以尚书右丞相宗浩行省泰州主持修筑东北路界壕。九月,宗浩还朝,行省罢。泰和年间,为指挥对宋作战,又设置了汴京等行省。这4处行省在军事前线可便宜行事,指挥具体军事运作,很好地完成了军事使命。卫绍王与宣宗迁都汴京前所设行省中,出现了像西京行省、中都行省这样具有地方性特征的行省,是行省设置的新现象。——摘编自杨清华《金朝行省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指出金章宗设置行省的原因及行省类型。(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章宗设置行省的影响。(9分)(2020·全国Ⅰ卷高三五省优创名校第四次联考·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64年11月,澳大利亚政府出台了为越南战争提供炮灰的征兵制。1965年,澳大利亚向越南派出了第一支部队,反战运动开始兴起,直到1971年5月政府决定开始逐步撤军,反战运动才逐渐走向终结。这些反战活动坚持了8年之久,其参加者成分众多,包括青年学生、工会组织、宗教团体、妇女、澳大利亚工党以及社会中的仁人志士等等,其反战手段也是多种多样,既有游行示威、静坐和请愿,又有罢工、罢课等。反战成员身体力行地将政治和道德联系起来,把战争推到了不甚知晓世界事务的澳大利亚人面前,唤醒广大民众的和平意识,以抗议不道德的战争;将反战情绪传递给大众媒体,媒体通过对越战形势的客观报道使得成千上万人转向反战;虽然反战运动未能直接结束战争,但它给政府造成了巨大压力。1971年,澳大利亚政府撤回了留在越南的澳大利亚军队,废除了《国家服务法》,释放了所有的逃兵,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盟友,降低《澳新美条约》条约“至关重要的”的标准,走上了“自力更生”的国防道路。——摘编自张紫琳《澳大利亚国内和平反战运动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国内和平反战运动的特点及其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国内和平反战运动的积极影响。(7分)(2020·陕西商洛高三上学期期末·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1903年6月8日、9日,维新派在《中外日报》上发表《革命驳议》,反对革命。章士钊针对性地发表《驳<革命驳议>》批判维新派的错误主张,与之论战,倡言革命的必要性,他对维新派主张改良的理由一一进行了驳斥。章士钊担任《苏报》主笔之后对该报进行大改良,使其排满革命倾向更为明显。章士钊在《苏报》发表《论中国当道者皆革命党》《驳革命驳议》等文章与保皇派划清了界限,《苏报》成为革命派的舆论阵地。在《苏报》被查封之后,章士钊复与陈独秀、张继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国民日日报》,该报因具有激进的排满革命言论而被称为“苏报第二”。他还以《国民日日报》在上海昌寿里的编辑部为据点,从事筹组华兴会的实际革命活动。章士钊担任了华兴会外围组织爱国协会的副会长,还参与过暗杀清廷政要王之春的革命活动,尽管章士钊所进行的革命活动多为外围及保障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实际担任革命活动的主要领导人,但他的革命行为也是不容忽视的。——摘编自刘小卫《章士钊革命思想研究(1902-1907年)》(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章士钊的主要社会活动。(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初章士钊社会活动的意义。(9分)
蒙古统治者于1233年在燕京设国子学,让蒙古子弟学习汉语、汉文。忽必烈下令诸王子及近臣子弟从汉儒学习经典。元朝廷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屈原为忠节清烈公,改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公,谥市十甫为义贞。此事实反映了( )
(2018·湖北武汉二月调研·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6世纪以后,以传教士为主的来华欧洲人士,大量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研究中国古典经籍,不仅开创西方汉学先河,而且对欧洲近代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耶稣教士定期向教会汇报中国情况的书信,是当时介绍中国思想文化最主要的材料。不少传教士把中国经典古籍翻译介绍到西方,解说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了欧美的汉学研究。例如殷铎泽译《中庸》《大学》《论语》,柏应理作《西文四书直解》,卫方济译《四书》《孝经》《幼学》……。 ——摘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20世纪以前来京的传教士,大多坚信西方文化绝对优于东方文化,中国文化落后低下,应予取代,只有基督教才能救中国……为了争取更多的信教徒,传教士在中国开办学校,但在教会学校里同样弥漫着浓烈的西方文化优越的气氛。 ——摘自左芙蓉《北京对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20世纪初,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成功、清政府垮台等重大变革,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气象,西方人又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汤普森的《北洋之始》正是这样一部著作,本书作者作为一名外国传教士,他在描述中国特别是中国文化时始终是持一种肯定的态度,与19世纪西方人往往带有歧视意昧和疑难色调的记述不同。可以说在新世纪,作者的这部著作让西方人重新认识觉醒中的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自牛红菊《<北洋之始>探究——外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文化》 (1)据材料一、二,指出欧洲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态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4分) (2)据材料一、三,概括欧洲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认识的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11分)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针对戏曲问题提到:“百花齐放是文艺界提出的,后来有人要我写几个字,我就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毛泽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2018·广东惠州第三次调研·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耶稣会教士法鲁担任教育部长,提出《法鲁教育法案》,规定学校应完全服从教会;僧侣有充任教师的优先权。针对这种现状,法国著名的共和派领导人茹尔·费里率先举起教育改革的大旗,1882年3月颁布了《费里法案》。该法案将教育的领导权收归国有,设立了国民教育最高委员会,取消了耶稣会员施教和管理学校的权力。免除公立学校、幼儿园的学费,免除师范学校的费用。还规定 6—13岁的儿童无论男女,都要接受公立或私立学校的教育。为确保义务教育法的实行,法案规定,每个省都要建立男女师范各一所,其经费由地区支付,校舍建筑及设施和牧师工资由国库发放。 ——摘编自梁金霞《法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探析》 材料二 190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奏请改革科举,清廷乃于1901年9月颁布兴学诏书,改书院为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由管学大臣张百熙和张之洞等拟定的近代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份量仍很重。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1906年正式成立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端。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于1912年至1913年陆续颁布了各级各类学校令,即“壬子一癸丑学制”,强调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废除了读经课和不合民国宗旨的教科书,取消了进士出身奖励,确定了妇女的受教育权利和男女同校制度,同时筹办各级女子学校。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法国教育改革的背景和特点。(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前后中国近代教育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13分)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决定在土耳其部署15枚“木星”远程导弹,作为对付苏联的一种威慑力量;1962年10月中旬,美国发现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1963年1月中旬,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将分阶段撤出部署在土耳其的“木星”远程导弹。材料说明( )
(2019·广东惠州高三第二次联考·24)商朝统治者迷信鬼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西周时期,统治者在“尊天”的同时,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观念。这表明西周比商代更加
(2019·河南洛阳、许昌二模·33)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高有阶级的特权。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2024·福建宁德三模·4)南宋学者陈亮认为,“夫盈宇宙者无非物”,“舍天地则无以为道”。他主张“王霸并用,义利双行”,并痛斥那些“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陈亮的这些观点( )
热门试题
1.
(2019?清华大学高三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6)隋代史官属于皇帝侍臣,通过忠实履行其职权,记录皇帝的“动作法度”,使当代皇帝畏于死后留下臭名而有所顾忌,更使后代皇帝行为举止有所殷鉴,从而实现其存在的政治意义。这表明隋代史官
2.
它名义上是“救济院”,实际上是“劳动院”,要想获得救济,必须进入院内工作,工作繁重,待遇低下,食物很差,住宿拥挤。人们按年龄性别分居,这造成贫困者家庭被拆散,骨肉分离。没得到监工书面批准,不得外出或者接见来访者,从而深深打上了早期工业化逐利为恶的烙印。与上述材料密切相关的是
3.
(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4.
(2024·广东广州·24)世界社会主义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1848—1917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等重大事件。这一时期,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是( )
5.
(2023·浙江绍兴·2)八千多年前杭州跨湖桥的一叶独木扁舟,用它5.6米长的残躯告诉我们该地当时最有可能的景象是( )①沟壑纵横 ②草原连绵 ③水域宽广 ④植被茂盛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157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08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17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