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江苏连云港一模·6)图1反映近代上海
图1
A
礼仪服饰刻板守旧
B
社会转型特征凸出
C
城市生活全面西化
D
交通工具嬗变完成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据图片可知,当时的上海,在交通工具上既有电车也有人力车,在服饰上既有传统长袍马褂也有西洋帽,说明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中既有传统服饰也有西洋服饰,排除A项;“全面”过于夸大,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电车和人力车同时存在,“完成”一词错误,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出现了一次全民参与的民歌创作高潮,民众创作出了不计其数的诗歌。如“生产竞赛当战斗,干活心里乐悠悠,机器转得像闪电,要把英国落后头。”“跃进歌声飞满天,歌成海洋诗成山,白斗酒诗百篇,农民只须半杆烟。”这一运动出现的背景是
考古学家,二里头遗址发掘队前队长许宏说:“我又爱把考古学这门行当比喻为侦探,因为我们的研究对象跟车祸现场和命案现场非常相像,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些断片、支离破碎的东西。如果你不用逻辑推导,甚至一定想象力的话,你就没法把这些材料串联成一个证据链。在这种情况下,思辨、推理非常重要,考古必须得有这些方法才能深入一步,才能成为我们的研究对象。”下列项中,对此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
(2018·山东淄博一模·25)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在吴、楚、赵、齐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 王国中的高级官吏由中央任免。上述做法
(2024·浙江台州二模·10)在古希腊“公民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各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由此可知古希腊公民崇尚( )①民主意识 ②法律意识 ③城邦意识 ④自由意识
(2024·浙江台州高三12月联考·21)E考据法要求研究者带着特定的问题意识,充分利用信息时代因特网和电子数字化资源普及的优势,运用考据学的方法对检索到的资料进行爬梳和分析,进而达到历史考证的目的。新技术的运用使得新一代历史工作者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就掌握前人所未曾寓目的材料,弥缝过去未曾注意到的历史细节,从而比博闻强识的前辈们拥有了更加梦寐以求的学术环境。E时代的史学考据正经历着突破传统考据学旧范式的“科学革命”。这表明
唐开元年间,扬州刺史赵匡在《举选议》中言:“(朝廷)收入既少,则争第急切,交驰公卿,以求汲引,毁髻同类,用以争先……势使然也。”这反映了当时( )
1912年1月,北京部政总办帛黎(法国人)在清代蟠龙邮票上加盖“临时中立”字样,并在福州率先发行。这批邮票购买者不多,贴用与集藏的为数更少。南京临时政府明确提出邮票必须加盖“中华民国”字样。在各方压力下,北京邮政总局不得不通知“暂缓发售”。这反映了( )
32.在古代罗马法中,人是分三六九等的。不同等级的人拥有不同的公权和私权,其评判根据是法律人格。而要成为具有完整法律人格的人,需要具备自由、市民和家族三种身份。这表明罗马法
(2025·全国“学习杯”模拟·7)中国关东铁路开工前,有人建议“与其由营口起手,另开炉灶,惑人观听,不如由津沽铁路之林西地方,接造出山海关至牛庄而达沈阳、吉林”。在建设时,关内工作进展尚属顺利,但关外段工程则在1894年被迫停止。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日本著名学者林直道称:“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是由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企业进行高积累。”下列选项中,符合上述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
热门试题
1.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他还说:“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 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 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2.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给日军迎头痛击,毙伤日军一万余人。南京政府采取“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政策,照会欧美各国和国联,要求“履行其条约之责任”,迫使他们采取比对待九一八事变较为积极的态度。据此可知( )
3.
(2015·广东文综·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4.
(2022·广东省一模·17)历史发展过程充满着延续与变迁的互动,可以从不同角度予以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41年,吕思勉据古籍中的“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封邦建国”等,提出中国古代经历了部族之世、封建之世、统一之世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国古史分期的讨论成为学术热点,绝大多数论者认为中国古代经历了奴隶社会,但对封建社会的开端有不同的说法。其中,“西周封建说”认为,“周初大封建,就是自天子以至于采邑主,向农奴和农民征收地租”;“战国封建说”认为,“‘初税亩’的意思是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这就是地主制度的正式成立”。——摘编自张广志《中国古史分期讨论的回顾与反思》等材料二自人类诞生起,人类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要掌握时间。为了整理过去,我们求助于不同的词,比如说“年代”“时代”以及“周期”。但是在我看来比较合适的是“时期”这个词,到20世纪又派生出“历史分期”的形式,它表明的是人类在某一时间的活动,并且强调这样的分期不是中立的。人们将时间切割成时期的理由常常来自某些定义,这些定义强调了人们赋予这些时期的意义与价值。——摘自【法】雅克·勒高夫《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中国古史分期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两种分期标准的内在相通之处。(6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根据一定的分期标准和时间尺度,对商代至清代(鸦片战争前)的历史进行划分并作简要说明。(8分)
5.
下图是故宫导游图(局部),对甲处宫殿描述正确的是( )①装饰龙凤彩画相间 ②清代皇帝的寝宫③现存中国古代最高最大的宫殿 ④清代两宫皇太后在此“垂帘听政”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160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153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2965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2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4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