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8)据统计,自武昌起义成功至1913年年底,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公益团体。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到国家的行政建设,几乎都或多或少地有这些团体的踪迹。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
传统伦理观念崩溃
B
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
政策环境相对宽松
D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此时公益团体的建立显然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了帝制,建立了民国,通过各项法律维护民众的集会、结社等自由,政策环境相对宽松,故选C项;辛亥革命并未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故排除A项;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是在一战期间,故排除B项;D项错把公益团体解读为民族工业团体,因而错误地关联到实业救国思潮,故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19·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二模·27)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书的增加,在数量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救荒本草》等应用植物学著作的产生是明清农学发展的又一特点,这些著作不仅对野生可食植物的形态、功效、食用方法进行详尽的描述,还配以图画,方便辨识利用。这反映了当时
1974年,国民党元老商震来大陆探访,叶剑英接见了他,语重心长地说:“叶落归根……你是他们的带路人。”商震激动地说道:“我早就想回来看看了……”这反映了
(2024·河北张家口三模·6)晚清时期,各地督抚大员在奏请铺设电报时,都给出了理由,如“军事和防务所必须之物”“权自我操”“便于商务”“消息快捷”“经济上可以获利”等。但也有来自官僚阶层与电报线路沿途民众的反对。这说明,当时( )
粮食安全关系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国对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表现在( )①1996年发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②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③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产量创世界纪录④中国是对外粮食援助的重要力量
柳宗元在《答元饶州论证理书》中批判两税法实施后出现“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贫者困饿死亡而莫之省”的现象。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2023··9)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全国掀起政治学习的高潮。各地创办了各种短期的政治大学或训练班,帮助知识分子建立起革命的人生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短期内,有20余万人入学了这类学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学习主要是为了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根本问题之所在。”下列制度符合钱穆所讲范畴的是
注重基层教化管理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发展小农经济 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下面分别是安西榆林窟的壁画《牛耕图》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农作图》(局部)。对下图信息的合理解释是唐代
热门试题
1.
(2020·河南郑州三模·27)古代东亚,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万国来朝”“天下共主”的国际秩序模式,称为朝贡体系。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在中国建立起新的中外关系模式,即条约体系。这两种关系体系
2.
在古希腊,大多数城邦禁止男子独身,柏拉图在《法律篇》中曾告诫雅典青年应该在30—35岁时成婚。公元前18年,古罗马通过了《朱里亚婚姻法》,规定25—60岁的男子必须结婚,违犯者将丧失自由继承遗产的权利。这些规定()
3.
(2024·浙江天域名校大联考一·18)在《国富论》(1776年)中,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以一个位于伦敦的别针工厂为例,指出一个人的生产率由每天不超过20个别针,可以增长至令人震惊的4800个。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4.
(2019·广西名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9)武昌起义后,中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各地纷纷宣布光复,袁世凯在婉拒清政府任命的湖广总督、钦差大臣等职务之后,提出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等要求。材料表明袁世凯当时的目的是
5.
(2024·四川内江·16)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有90余万人出席追悼大会并默哀,“列宁的‘朴实谦逊、不摆架子’是人类最下层普通群众的新式领袖的最大长处”。其主要功绩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4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