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说明
A
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B
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市场化
C
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D
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宋词只在民间发展流行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宋词商品化,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必求永(柳永)为辞,柳永虽为婉约派代表,但只能说声传一时,不能说占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可知宋词适应了市井生活,”也反映了文化世俗化,平民化,故D项正确。
相关题目
清中叶时,出现了大量专论某种农作物、蚕桑或兽医的专业农书,如方承观的《棉花图》、陈世元的《金薯传习录》、蒲松龄的《农蚕经》、杨屾的《养耕集》和《抱犊集》等。这说明当时
下图是俄国《新讽刺园地》杂志1917年5月刊登的以“民主共和国万岁!”为口号的漫画《他知道》。漫画中一位衣冠楚楚、看起来有些富态的绅士,站在工人旁边滔滔不绝地说:“兄弟,你为什么需要8小时的空闲时间?你的文化程度还不可以像我一样享受时间。”作者没在画中给出工人的答复,但在漫画的标题中写道:“他知道。”此作品反映出俄国( )
(2022·广东省一模·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一书中,认为民族主义诞生于美洲对殖民统治的反抗,进而向欧洲、亚非等地逐步扩散,他对民族主义的内涵具有以下几种表述:(1)民族主义的想象能在人们心中召唤出强烈的历史宿命感,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真正无私的大我与群体生命的存在,诱发一种尊贵的自我牺牲。(2)民族主义被想象为有限的,即使是最大的民族,他们的边界也是有限的。受到民族主义动员的成员认识到我族与他族的划分。民族不可能无限制地包括全人类。(3)民族主义被想象为拥有主权。这个“想象的共同体”的崛起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古典王朝的衰微、工业化经济、民族印刷业、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等。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民族主义”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论题不能重复材料。)
(2023·山东日照高三上校际联考·5)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运动形势示意图(局部)据图判断,这一运动
(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32)早期罗马法规定正式的买卖要有复杂的程序和仪式,且在涉及无体物(如继承权)的转让时“无法可依”。罗马人于是创造出一种“拟诉弃权”的办法,就是买卖双方伪装打官司,用假装诉讼的办法来使买方(原告)取得所有权。“拟诉弃权”的出现表明
(2023··1)据《周礼》记载,司市是管理市的最高官吏,其职责是以次序分地段而治理市,把货物分类陈列在市上并辨别其真伪好次使物价平衡,用政令禁止货物奢侈浪费而调正市风,在买卖中以长券、短券缔结合同而结信止讼。据此可知,当时
(2019·四川宜宾三模·25)汉武帝令御史大夫调查文帝陵园被盗一案,时任御史大夫的张汤想依照律法追查丞相庄青翟明知故纵之罪,丞相对此非常忧虑,据此可知张汤
公元前536年郑国“铸刑书”,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郑国初铸刑书时,晋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于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子产则回答说“吾以救世也”。据此可知,郑国铸刑书( )
(2022·湖北省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4)图1是出土于河北邢台的宋代磁州窑瓷枕上的风俗画图1中的瓷绘反映了
中晚唐时期,一些藩镇设置“回图务”,负责管理和经营商业活动,特别是邸店贸易。大批民间商人开始挂籍军府,获得军将职衔,甚至准官僚身份。这一现象反映了( )
热门试题
1.
(2018·百校联盟全国Ⅰ卷4月联考·34)图6是有关美苏关系的漫画:在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下,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分别通过电视媒体在对话。该漫画反映了 图6
2.
(2024·陕西宝鸡一模·12)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分别从南北两面向以色列实施军事打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在美国的援助下,以色列迅速取得战场主动权,最终在联合国及美苏的影响下,冲突双方逐渐接受了停火协议。美国的这一做法
3.
(2015·四川德阳一模·4)《大清律例》规定:“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占在家使唤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一规定可以印证当时
4.
(2023·河南洛阳高三摸底·6)宋制规定,“执政官委御史台弹奏,尚书以下听长官纠劾以闻”,“自宰臣至百官,自三省至百司,任非其人,事有失当”,谏官“皆得谏正”。这反映出宋代
5.
进入21世纪,有学者指出,中国农村的发展道路不在于消灭小农户、小农业和小农村的“三小农”,不在于模仿美国型的大农户、大农业和大农村,而在于“三小农”的进一步发展。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国农业经济需要(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