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图4是1952年5月至1953年底,中国高校院系调整示意图。
图4
图4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外交政第转变的需要
B
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
反思苏联经验的需要
D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 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得到恢复和发展,于是国家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即“一五”计划时期。再仔细观察柱状图可知,综合性和财经类院校的占比降低,而工、农、医等高校的占比升高,这就反映出高校院系调整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D项正确;题干是国内教育领域的变化而不是外交领域,故A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是1956年底确立的,故B项错误;调整院系的目的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需要,不是服务于国外苏联经验,故C项错误。
相关题目
184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贝特亲王告诫她:身为立宪君主,面对党争应持不偏不倚的超然态度,注意利用在下院获得多数者为首相。这体现出英国
朝省诗即朝官描写朝廷政事生活的诗。初盛唐时期“政遇醇和”,朝省诗以表现官僚的政治恩遇和朝事情怀为宗旨。中晚唐时期朝省诗中山林、隐逸之思蔚成风气,如钱起《新昌里言怀》“花月霁来好,云泉堪梦归。如何建章漏,催著早朝衣。”导致这种变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018·广东韶关高三一模·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乌云。各交战国疯狂屠杀平民,抢掠财产。对此,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成为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格劳秀斯提出国际法的历史背景。(7分) (2)根据材料,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理念。(8分)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获利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新教伦理
古巴比伦的数学教科书中有专门论述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化学广泛应用于仿制金银等暴利行业,《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最多的是关于偷盗、抢劫、高利贷、商业等方面的条文。由此可知,古巴比伦时期( )
一位驻中国的外交官在1872年写道:中国正在迅速地成为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整个官僚阶级都决心恢复中国的国际地位,兵工厂和造船厂的产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中国建造的军舰不久就将达到欧洲的最高水平。这位外交官的陈述
(2024·河北邯郸二模·4)宋代《梦粱录》卷十六“面食店”条记载:“向者汴京开南食面店、川饭分茶,以备江南往来士夫,谓其不便北食故耳。南渡以来,几二百余年,则水土既惯,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矣。”这反映出宋代( )
图2为叶浅予1932年创作的漫画《不抵抗将军的汗衫衬裤危险了!》。此幅漫画意在警示( )图2
1266年,英国国王亨利三世发布《凯尼尔沃思宣言》,宣称“王国内的每一位臣民,无论是尊贵的还是卑微的,都应完全并谦卑地顺从国王及国王依法发布的诏书与令状。”这一规定( )
(2024·湖南师大附中一模·4)下图为郑州博物馆所藏隋大业二年《李渊为子李世民祈福造像记碑》碑文。据此可知,当时( )
热门试题
1.
(2024·北京西城区一模·14)下图为“1937年世界部分国家国民收入及防务开支比重表”,从表格数据中能够得出的直接认识是( )
2.
(2020·北京平谷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0)为解决财政困难,唐朝实施“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即改变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该制度是
3.
(2015·重庆A卷·7)鸦片流入中国,从1842年的33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000箱……仅1848年就有一千多万两白银外流。当时市场用铜钱、而农民交租要用白银。1两银子在18世纪时兑换1000文铜钱,而在1845年,则超过了2000文。这表明( )①鸦片战争后鸦片流入量急剧上升 ②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破产③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 ④鸦片战争后农民的负担大大加重
4.
(2015·山东青岛·12)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这句话揭示了( )
5.
有学者指出,二战期间,美国联手横跨欧亚大陆的苏联战胜了德国与日本,但在构筑战后新地缘政治秩序时,美国却在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安插”了两只“离岸平衡手”;一只是传统海权国家英国,它在大西洋起到“搅乱”欧洲旧大陆诸势力的功能,另一只则是具有巨大海权潜力的日本,它在亚洲充当英国的角色,以便美国控制西太平洋。在该学者看来,当时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256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404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226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81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