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
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C
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
D
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B
试题答案:
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表明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在亚洲的权威,故B项正确;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不同,中美之间的分歧是无法消除的,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故C项错误;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不正确,因为多极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故D项错误。
相关题目
(2023·河南名校高三阶段测试·3)轮船招商局创办后,获得了漕粮专运、带货减税、免征厘金、免征船舶吨位税等权利,甚至还获得“五十年内只许华商附股”,“不准另树一帜”的轮运“专利”权。轮船招商局获得这些权利
明代前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要向朝廷上贡本地土特产,朝廷“厚往薄来”,给予大量赏赐。但到了清代雍正年间,土司虽继续上贡,而朝廷却不再赏赐。这表明西南边疆地区
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问题,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官营或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官督商办政策( )
30.1938年初,日军为了打通津浦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为此国民政府组织了会战,如图6所示。该会战图6
(2023·山东济南一模·1)春秋时期“尊王攘夷”成为霸主们竞相揭起的旗帜,孔子常发“复周”之论;战国时《尚书·大禹谟》托名夏禹“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这反映出当时社会
(2024·山西吕梁三模·12)《1787年宪法》规定:人口的实际统计在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后三年内和此后每十年内,依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随后国会决定由联邦政府统一执行人口统计。该人口统计( )
(2019·河南焦作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9)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1184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
1924年4月初,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制定了农民运动计划,组织了农民团体,开展农民运动。5月初,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又议决成立了农民运动委员会以“辅助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部进行农民运动”。这反映出( )
乾隆时期,总督“总治军民,统辖文武,考核官吏,修饬封疆”;巡抚则是“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群吏之治”。总督例兼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头衔,从一品;巡抚例兼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头衔,从二品。据此可知,清朝前期督抚制度( )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四渡赤水”主要体现了
热门试题
1.
19世纪中期,大萧条横扫欧洲。法国北部地区的棉纺工人将他们的绝望发泄在涌入法国北部同样绝望的比利时移民身上……据此判断,法国这些工人
2.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对军队进行精简整编和“消肿”,将基建工程兵和铁道兵等部队成建制划归国务院和地方,这一举措反映了( )①军队的现代化改革 ②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③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④国际形势趋向缓和
3.
(2019·河北唐山一模·25)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
4.
(2020·河北石家庄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4)下图为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导致B段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5.
下表是申纪兰人物年表(部分),据此可知( )表1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