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6)唐中期以后,使职差遣制日益盛行,即官员受上命另任他事,形成“职无品秩却治事务,官有品秩仅寄禄秩”的现象。如唐玄宗时负责顾问参议的要职翰林学士,其人选就“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使职差遣制的盛行
A
迎合了庶族地主参政的需求
B
推动了科举制度的重大改进
C
不利于唐代办事效率的提升
D
弱化了君主对朝堂的控制力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本题考查唐朝的制度变化。使职差遣制的盛行,提升了君主对官员任用的主观性,使得低品级官员更容易管理重要事务,拓展了庶族地主的上升通道,因此迎合了庶族地主参政的需求,故答案选A。使职差遣制是在朝堂官员中进行职务的重新安排,而不是对选官制度的重大调整,排除B;使职差遣制度有利于专人专办、特事特办,提升了行政效率,排除C;使职差遣制提升了君主的用人的主观性,加强了君权,排除D。
相关题目
(2019·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16)伏尔泰认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可能不划分为两个阶级,一个是富人阶级,另一个是贫困阶级。”他在《哲学词典》中对“平等”作了如下解释:“除非有无限数量的人一无所有,人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据此推知伏尔泰
(2024·江苏扬州调研·7)图2是刊载于《神州日报》1915年12月26日的漫画。该漫画旨在( )图2
(2025·湖南永州第一次模拟·5)有学者指出,澶渊之盟后,东亚体系呈现两极平等的面貌(见图)。据图可推知( )
(2024·江苏苏州八校三模·10)下图为1978—2016年北京市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单位:%)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019·广东汕头二模·32)西汉司马迁自述撰写《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古希腊希罗多德自述其写作《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由此可知,两者的史学思想都
历史学家钱乘旦说: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这套政治制度成为“陈旧的制度”的原因是
(2024·福建漳州高三三模·13)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转换的意义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与此前的“古典社会”中人的不同生存状态,提出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现代”是指( )
春秋时期大国作战主要是为了争夺中间空旷地带和控制弱小国家,作战时讲究阵行、程序、礼节,多少带有“文质彬彬”的色彩。战国时期作战大多是为了歼灭对方主力,予敌军以毁灭性打击,“文质彬彬”的色彩基本消失。这一变化( )
(2023·广东梅州二模·6)商务印书馆于1907年出版的《日本法规大全》(80册)是清末官方第一次完整引进的外国法规,其发行得到社会追捧,对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表明当时
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热门试题
1.
(2018·湖南衡阳一模·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晚清民初的一批学人,以傅斯年为代表,有志于沿着(欧洲)东方学的道路,推进中国的人文学术水平,提出“我们要科学的东方学正统在中国”的口号,这与陈寅恪当时的学术研究有不谋而合之处,他们都同属于主张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潮流接轨的力量,1930年代,陈寅恪开始进入中国中古史研究领域。其实之前陈寅恪的佛教和周边民族历史研究与中国学术环境是有些脱节的。陈寅恪的学问更欧化,对语言的要求也更高。对于学生来说,他开设的课程过于艰深,这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问题,他不得不有所改变,转而开设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课程,而他对自身的学问和学界潮流的反思,才是转而以中国史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开始理论建构的。欧洲是国际东方学的中心,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名家辈出,以陈寅恪对自己的期待,是不甘为人后的,在这种情况下,陈寅恪加大中国中古史研究的力度,并致力于理论体系的构建,不但是他在学术上进行的自我突破,对当时希望跻身世界学术前列的中国学界来说,这种新的尝试也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朱溢《陈寅恪中国中古史理论体系的建立》 (1)根据材料结并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寅恪学术转型的主要原因。(9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史上的贡献。(6分)
2.
(2016·湖南湘潭·8)下表是《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由片面逐渐走向客观②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积极报道,源于1972年中美建交③两极格局的建立和瓦解直接影响着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语态变化④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3.
1946年,汪叔棣在其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认为:“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由此可知,汪叔棣认为
4.
(2012·海南单科·8)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5.
(2020·北京平谷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33)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了高潮,其中下列反帝斗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0275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2435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1829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6960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1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