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江西九江一模·1)战国时期,有人认为:神农治理天下时,不用刑罚和军队就能称王天下。神农死后,人们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因此黄帝制定了关于君臣上下之间的行为准则,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礼仪规范,内用刑罚,外用军队,因而天下大治。这一观点意在
A
提倡德主刑辅与王霸兼用
B
塑造华夏始祖的文化心理认同
C
强调因时而变和与时俱进
D
赞扬黄帝是上古时期有道明君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由材料“神农死后,人们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因此黄帝制定了关于君臣上下之间的行为准则”可知不同时期治理国家的策略、手段有所不同,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治理模式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故选C项;“德主刑辅与王霸兼用”是礼法结合汉代的国家治理模式,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华夏族的文化心理认同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先秦时期华夏族的认同感并不强烈,排除B项;材料对神农氏和黄帝的治理模式都进行了赞扬,不能以偏概全,排除D项。
相关题目
(2020·吉林长春三模·27)明清时期,称谓门类繁多,侍者、会办等职业称谓与知府等官衔称谓、举人等学衔称谓,都为其中同等的称谓类别。这反映出当时
(2018·山东日照一模·33)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1957年,阿肯色州州长福布斯禁止黑人学生入学。对此,美国总统有权
(2018·广东韶关高三一模·24)《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ì,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13世纪以来,英国在长期不断的政治改革下,于17世纪末率先建立了现代民主制度;而法国则从18世纪末大革命起,历经数次革命和复辟,在19世纪末确立民主共和体制,其历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为世间所罕见。这一现象根植于两国( )
(2019·江西高三第二次联考·1)《左传·昭公七年》载:“单献公(春秋单国国君)弃亲用羁(寄客)”结果单襄公、单顷公的族人杀掉单献公而另立单成公。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2024·天津河东区一模·8)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26)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在杭州、泉州设置市舶都转运司,“官自具船”,选人到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中,“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这表明元初
(2022·山东省菏泽市一模·3)宋初,市舶管理实行“州郡兼领”;神宗时期,《广州市舶条》规定市舶事务由漕臣兼领、由转运使主持;徽宗初年到南宋末年,官府对市舶事务设置“专置提举”。这反映出
(2019·湖南衡阳二模·28)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其《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争议不断,很多人对其到过中国存疑。马可·波罗生前表示他绝非言过其实,其所见异事“尚未说到一半”。英国学者吴芳思认为中国史籍中没有直接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料从而否认其到过中国,而中国几乎所有蒙元史学者都认为马可·波罗到达过中国。据此可知
(2024·安徽安庆一中三模·5)下表为长江流域三省历年灾荒统计表,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热门试题
1.
“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做出这样的评价,是因为拿破仑
2.
(2025·云南楚雄联考·9)太原会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以“敌进我进”的超常胆略逆势而上,陆续开赴华北、华中敌后,使战场布局变成“犬牙交错”的形态。这说明,敌后战场的开辟( )
3.
(2019·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31)1979年,国家计委对原定的国民经济计划进行了调整,如下表 这一调整
4.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图3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其中,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伟大尝试的地点位于图中( )
5.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古人往往通过家训把自己及前辈的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子孙后代。有些家训在后世流传甚广,如周公、孔子留下的口头家训,北齐颜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还有唐太宗的《帝范》等。古代家训的内容主要有修身、治家、睦亲、处世、教学、婚姻、择业和仕宦八大类。其中,修身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家训实施的主要方法是对家庭成员进行规劝、诱导,但有时对违反家训者也会采取相应的处罚,如张榜公布其不良行为,宣布其为不孝、不贞,或者罚跪、鞭笤、禁食等。 ——摘编自徐秀丽《中国古代家训通论》材料二 家书往往寄托着一个家庭难以忘怀的记忆,成为家庭文化的一部分。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与海外子女的书信往来频繁。他常问孩子“你们的意思怎么样呢?”“不知你的性情到底近这方面不?”他还告诫孩子“在纽约、芝加哥笔直的马路崭新的洋房里舒服混一世,这个人一定是过的毫无意味的平庸生活”,毕竟“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的路上走”,并提到“毕业后回来替祖国服务,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 ——摘编自陈岚《<梁启超家书>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家训的特点。(6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家庭教育的新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280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566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3840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53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