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1972年,新中国于“重返”联合国后不久便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周恩来批示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设立一个环境保护办公室。次年,直属于国务院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它们成为国家环保局(后改组为生态环境部)的前身。这一进程说明,新中国( )
A
积极组织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
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C
外交突破推动治理体系发展
D
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C
试题答案:
由材料可知,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不但积极参与联合国的会议,还从中吸纳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并相应调整了政府部门设置,从而适应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即外交突破推动治理体系发展,故选C项;材料只体现了新中国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而非组织开展,排除A项;材料显示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但并未提及新中国的这些活动对其它国家和国际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无法说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排除B项;材料侧重强调新中国内部的政策调整,而不是外部国际秩序的变革,排除D项。
相关题目
下表是七国集团和金砖五国在2008年和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前后的份额和投票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参与了近20项国际公约,同时它与国际公约的关系经历了从拒绝、观望到初步参与,再到较大幅度拓展的变化过程。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2019·安徽毛坦厂中学高三5月联考·26)北宋政府对官民着装有着严格的规定,“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但到南宋时则普遍出现了“衣冠更易,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2019·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25)东汉时期,王符认为当时市场上“好造雕琢之器,巧伪饰之”;而“物以任用为要,以坚牢为资。今竞鬻无用之货,淫侈之弊,以惑民取产。”由此可见
古希腊思想家修昔底德的研究发现,新崛起大国必然会对守成大国构成威胁与挑战,守成大国在恐惧下采取回应,最终难免兵戎相见。此规律即“修昔底德陷阱”。下列史实无法体现这一规律的的是
(2025·湖南长沙师大附中月考·3)按汉制,郡国每年举孝廉两人,内郡基本能够完成指标,但边远郡经常未能完成;东汉和帝改制,将孝廉数与人口挂钩。汉顺帝时河南尹田歆“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这说明东汉( )
(2019·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初·1)《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还规定,白叟五十岁以后,不再服劳役;六十岁以后免服兵役。并依据户口册核对老年人的家庭及其产业状况,规定“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这说明秦汉之前的养老制度
创刊于1933年1月的《新中华》,以“灌输时代知识,发扬民族精神”为宗旨,从创刊起就备受关注,一经发行便成为国内畅销杂志。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据《魏书》记载,496年,孝文帝曾责备留京官员:“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鲜卑装特点)……卿等何为而违前诏?”据此可知,当时( )
热门试题
1.
墨家认为“天”与“鬼”是箝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了( )
2.
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一文,提出“由企业根据市场价格的自发涨落来做出决策。”这与同时期的思想家孙治方观点一致,但学术界对此反应不一。该现象反映出当时中国
3.
(2025·河北承德高三上联考·1)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辽西大凌河流域,公共建筑开始变得规模宏大,其功能也由举行单个聚落的宗教仪式及物品再分配等公共事务转向整个区域的公共事务。这说明当时的大凌河流域( )
4.
(2024·广东揭阳二模·2)西汉时胡汉区别明显,被匈奴俘虏后的李陵身穿胡服,自认为已不同于汉人,胡服成为胡汉之别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到了东汉后期,由于汉灵帝喜好胡服,胡服开始在京城内外流行。据此可知,两汉时期( )
5.
(2024·济南·19)8世纪起,西欧大小封建主之间通过“臣服礼”和“授职礼”,明确了封君和封臣之间的义务和权利,双方形成依附关系。这反映的是( )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