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武昌起义“第一枪”到底由谁打响,历来众说纷纭。如表列举了相关观点,据此可以得出
A
当事人的回忆接近史实
B
革命家的观点具有权威性
C
史学家的著作更为可信
D
历史研究应准确考证史料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D
试题答案:
【详解】从表格中的材料可以看出,首义人士胡祖舜回忆与《建国方略》,《辛亥革命史》中的论述都有出入,由此反映出历史研究应准确考证史料,而不能听信版面之词,故D项正确;当事人的回忆并不一定更接近史实,排除A项;革命家的观点也不一定更具有权威性,排除B项;史学家的著作并不一定更为可信,排除C项。故选D。
相关题目
1953年《选举法》规定,农村与城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8:1;1979年《选举法》经历了其后六次修改,在城乡选举人大代表人口比例方面,逐渐从8:1、4: 1转变为城乡“同票同权”。该原则的确立①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②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进步③超越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有利于更好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代表、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2022·江西省南昌市一模·32)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从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可以了解到古希腊戏剧
(2025·全国“学习杯”模拟·2)有学者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内核都是无为而治的思想。该学者意在说明( )
明清时期的官箴书,主要是讲各级官员必须知道的制度细则和行为规范。“天下之人无过善、不善之两途,而人之慕乎善而远不善也。”。这一规定是下列哪一思想的体现
明初,珠江三角洲的一些低洼地被深挖为塘养鱼,人们在塘基上种植果木,形成“果基鱼塘”。明中叶以后,顺德、南海等地利用邻近沿海港口的条件发展蚕桑业,把塘基上的果树改为桑树,形成“桑基鱼塘”。这种变化( )
(2019·全国Ⅰ卷4月模拟·25)《后汉书》卷七十六《王景传》载:建初八年(公元83年),王景任庐江(地处淮南江北)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荒废,教用犁耕,由是耕辟倍多,境内丰给。”这反映出当时庐江地区
(2024·广东汕头二模·5)清代前期,地方官经常劝谕百姓:“山头地角道旁溪畔,但可种植杂粮,尺寸毋使废弃;其山巅地力瘠薄之处,须更番轮种”“如多畜牛以积粪,多种桑以饲蚕,畔上种瓜以尽地力……田头种豆以备蔬菜”。由此可知,当时( )
图1为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贸易额占比统计示意图。对此变化因素解释最合理的是( )图1
元制,蒙古人、色目人得任便散居内地,日久不再回原籍。有些与汉族通婚,有些改称汉人姓名,有些崇奉儒学,有些擅长文学。这反映了( )
(2025·江苏淮安开学联考·10)近代史上的中国以“睡狮”的面貌频繁出现,成为影响国人深远的文化现象。下图是1903年第32期《新民丛报》的封面,该封面反映了( )
热门试题
1.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末年,时任蜀郡太守文翁“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便“欲诱进化之”,自此便有了成都城南的“石室精舍”,即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随即蜀地好学之风兴起。汉武帝将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汉武帝此举旨在( )
2.
(2020·山东淄博·9)李明同学在复习中列出了下列历史事件,据此判断,他要复习的课题是( )①贩运黑人奴隶 ②颁布《权利法案》 ③进行工业革命
3.
元灭南宋于______年
4.
(2020.7·浙江高考·2)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5.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以下企业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3024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96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502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9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