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扫一扫查看
题库首页
提分神器
学习问答
社群中心
VIP中心
试卷下载
您现在位置:
在线自测
>
模考卷
>
浏览试题
[单选题]
(2023··4)元朝统一全国前后设立了十一个行省,其原型为金行尚书省和蒙古三大行断事官,其机构名称是汉制,实乃金元军事征服所派生。这成为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材料主要表明
A
制度文化传承自有渊源
B
行省制源于金行尚书省
C
民族地区得到有效治理
D
军政因素影响治国方略
收藏
查看答案
参考答案
试题答案:
A
试题答案:
材料表明,元朝行省制可以从金朝和蒙古政权制度中找到原型,故选A项。B项说法只提到金行尚书省,表述不完整,故不选B项;材料未能呈现制度实施的效果,故不选C项;材料描述的是制度继承的问题,与D项说法不相符,故不选D项。
相关题目
(2022·河南省六市一模文综·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全国政协常委、山东大学教授王学典认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程中,其工作重心有四次大转移:第一次为1921年到1949年的“以武装革命为纲,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第二次为1949年到1978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以巩固政权为中心”;第三次为1978年到2012年的“以经济建设为纲,以脱贫致富为中心”;第四次为2012年至今的“以民族复兴为纲,以信仰、精神、伦理、秩序、规则重建为中心。”——摘自《济南大学学报》2022第1期根据材料,任选一次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赞成或不赞成材料中的观点均可,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新观点。看法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言之成理。)
(2024·广东揭阳二模·12)10世纪末,日本一些封建领主纷纷要求朝廷免除中央征税官吏进入庄园的特权。例如东大寺茜部庄规定了该庄园的不入特权:“四至为界,检田使、收纳使、四度使永不得入部。”这一现象表明当时日本( )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争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的学派分别是
汉高祖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此后逐渐形成数量庞大、祭祀隆重郡国庙。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宗庙居郡国非礼的主张,至元帝时,通过礼制改革正式废除郡国的宗庙。郡国庙制的兴衰,主要反映了西汉
武则天称帝后,对高宗时的“南选”制度进行完善,使岭南、福建等较为落后地区的人才获得科举入仕机会。她还令九品以上官吏及一般百姓,皆可毛遂自荐。又遣存抚使十人分巡十道,举荐本道人才。这些举措( )
明清时期,嘉兴县属的新塍镇、大张圩诸市镇所产之丝绸,不向嘉兴府城集中,而是运往附近吴江县的盛泽镇。嘉兴府最大的市镇——濮院镇,以濮?、沈绸著名,这类产品一部分直接运往外地,一部分运往盛泽镇。这说明江南市镇( )
(2024·河南开封二模·5)下表为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调派出征的部分官兵情况表,由此可知( )道光帝调派出征的部分官兵情况表
图6是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的宣传画,图上注有“完成三十万双草鞋,使红军哥哥不打赤脚”等字样。该宣传画体现出当时图6
许倬云在《大国霸业的兴废》中指出:士大夫一方面组织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另一方面又不敢取清政府而代之;一方面提出区别于中央的“东南互保”政策,另一方面没有组建新政权。这种“矛盾”的存在说明
(2019·安徽“江南十校”一模·2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热门试题
1.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2.
(2024·湖南永州三模·12)有学者认为,1077年在法国的康布雷建立的公社,是历史上最早的也是最知名的一个城市公社,穷人、工匠、织工投入斗争,“公社在全城欣喜若狂的气氛中宣誓成立”。此后,在法国北部的大多数城市,如在圣康坦、拉昂、琅城等地陆续建立了公社组织。这些公社组织的出现( )
3.
(2019·安徽安庆二模·27)下图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GDP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此合理解释是清代人均GDP(1650—1840年)
4.
(2024·山东潍坊二模·14)表3为苏联(俄)主要农产品的国家收购量。据此推知苏联(俄)( )表3 (单位:万吨)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历史解释是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表3 1949年和2019年新中国大阅兵简况——摘编自陈永康《13次新中国三军大阅兵》等阅读材料,提取两次阅兵相互关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解释须有明确主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热门试卷
部编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82702做题
高考历史大事年表全练(190题)
去做题
已有73820做题
中考历史大事年表
去做题
已有64643做题
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74选56)
去做题
已有57074做题
2021年天津卷
去做题
已有22128做题